6,2.图根控制测量6 2,2 图根点的基本精度指标,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是基于人眼睛的分辨率为0、1mm提出的。图根点高程测量中误差小于等于基本等高距1,10时、对等高距的精度影响可以忽略不计。6,2,3.全站仪测图时、非建筑区每一幅图的图根点密度,含高级点,可按下式估算。见表10,建筑区视其复杂程度.可取其2倍。3倍 RTK测图时的密度可取其1,2 1 3.式中,n、每一幅图的点数 k.布点不均匀系数 根据作业人员的经验确定,一般取1.1,3,7,P。每幅图实地面积 km2、S 最大视距,m。6、2 4。采用RTK测图时。图根点要作为基准站.因此对点位条件要求较高 6.2。5,随着GNSS定位技术应用.采用RTK测量布设图根控制点已经成为主要方法之一 图根导线测量6.2,6 图根导线精度估算。1,导线的全长相对闭合差1,T与附合导线长度L关系如下式,式中、k 比例系数,按双等影响原则.k MZ、平差后导线中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 1mm.即0,1mm,M。M.测图比例尺分母,导线的全长相对闭合差1,T估算见表11 当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用相对闭合差来衡量不合理、用绝对闭合差不大于图上0、3mm,即,0,1mm.M,13cm,M取500,2,图根导线测角中误差按下式估算,见表12。式中,n为导线最大边数。MZ、L同上,可见规范取20,是合理的,对于1 5000测图还有较大富余。6,2,7.图根导线上支点.俗称,鱼刺导线。这些点应与主线路一起观测和平差计算,不得先计算主导线。然后按极坐标法计算各支点 更不能把测图时临时测设的支站点当成导线支点、由于支点没有有效的检查条件,精度比主导线点略低,因此对数量进行了限制、6,2。8,支导线长度估算,设直伸等边支导线端点点位误差MD,与纵向误差mt 横向误差mu的关系为、按等影响原则,图根支导线按左.右角各观测一测回。测角中误差为mβ、20 14。2。MD取0 1mm,M。M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式中L、n为未知数,当取n为4时 采用逐渐趋近进行匹配计算,结果见表13,结论。支导线不应多于4条边,边长可放宽20,导线测站圆周角闭合差的限差 c,3mβ 3,14、2、42.6,取值为40,图根水准测量6 2。10 附合图根水准路线长估算、1.附合水准路线平差后,最弱点 中点.高程中误差与路线长的关系,则附合水准路线最大长度为、式中.MZ,图根水准路线最弱点 中点。高程中误差、mm、L、图根水准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的最大长度、km。MW 图根水准测量每千米高差中误差,mm 取20mm。当MZ取30mm时 计算L,9km 条纹取用5km,2.支水准路线往返观测,则最弱点.端点,的高程中误差为,则水准支线最大长度为 当MD。30mm时 计算L。4。5km。条文取2,5km,6,2,11。平地的闭合差为40mm,山地每千米按平均16站换算 则 再放宽20 即12mm。全站仪图根三角高程测量6,2.13 全站仪图根三角高程测量精度与图根水准等价 因此,各项技术要求和限差均与图根水准测量相当,1 2000和1,5000测图时,精度放宽一倍,三维图根导线测量6,2.14、三维图根导线测量是图根导线测量和图根三角高程测量的综合。其精度是等价的,效率高,精度有保证、被广泛采用。尤其适合全站仪测图时,导线测量和地形图数据采集同时进行的作业方法、在计算图根点的坐标和高程时。应采用三维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整体平差.不应按支导线计算.也不宜采用手工简易计算,RTK图根控制测量6.2。16 无CORS系统的地区.图根点可以采用RTK测量.由于非网络RTK测量图根点的平面绝对精度高 相对精度较低 且高程可靠性较差,所以,本条对非网络RTK测量的图根点的适用范围作了限制,6,2.17、单基站类似于极坐标法测量,双基站类似于前方交会测量 精度和可靠性优于单基站测量.在条件许可时。宜采用双基站测量图根点 6。2,20 数学拟合模型必须通过多个重合控制点的WGS84坐标系和地方坐标联测建立.精度较。但比较麻烦、点校正方法简单 灵活方便 作业员乐于采用.点校正有三种方法.单点校正、精度较低,多点校正 精度居中.参数校正 精度较高,因此,应尽量采用参数法校正,从数学的角度.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要控制整个测区,完成WGS,84坐标系与地方坐标系的转换,参考点应在3个以上 且所选参考点应均匀分布.关于转换后各点的残差分量应小于5cm的规定.这和图根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0 1M mm.相吻合、在大比例尺1。500中.图根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1,500,mm,5,cm,特别提示 1,根据静态观测数据平差得到的大地坐标、不能同RTK实时观测的大地坐标混合在一起来解求地方坐标转换参数、因为它们起算的基准不一样。同一点静态观测得到的大地坐标与RTK实时观测的大地坐标并不相同,因此.必须将静态观测得到的大地坐标 修正为RTK实时观测的大地坐标。2、同一测区如果有两个静态控制网.它们分别得到的大地坐标。也不能混合在一起来解求地方坐标转换参数.因为两个网的位置有间隙 解决方法 其一 将两个静态控制网统一平差.得到同一起算基准的大地坐标,其二,利用两个网中重合点的大地坐标较差,将第二个网的大地坐标改正为第一个网的大地坐标 6、2、21,本表以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5cm、高差中误差为平面误差的1,5倍为出发点。各级比例尺间接倍.2倍,双基站较差为单基站测回较差的倍的关系。匹配得到,6,2,22。角度限差取图根导线测角中误差的3倍,其他各项较差限差取本规范表6.2、17规定中误差的倍、极坐标法图根控制测量6、2,24.极坐标法测量图根点的规定。1,最大边长估算。极坐标法测量的点位中误差为,则最大边长为式中。mp,极坐标点点位中误差.mm.取图上0 1mm。D,极坐标最大边长,m,1。T,测距边相对中误差.取1,4000.mβ 测角中误差,取40。将以上取值代入式 66.最大边长的估算见表14。表中取值考虑了最大边长不应超过图根导线平均边长的2倍。且不宜超过后视定向边长3倍的要求。2、极坐标法布设图根点缺乏自检条件,点数不大于30。是必要的 3。每个点变动棱镜高度测量两次。进行自检.坐标和高程较差属于内符合误差,图上0,1mm和h.10的规定可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