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河床演变21.2、1,河岸上或河堤内侧立塔时、塔位稳定性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分析 1。塔位附近河段的河岸稳定性分析 应在塔位附近河段水文查勘基础上。根据河段自然冲刷特性 从河型发展.河流动力地貌特性,水流泥沙运动强度.河岸边界物质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塔位稳定性判断可按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执行。2、当塔位附近河岸,河堤所在河床存在冲刷 并可能影响塔位安全时,可采用历次地形图、航卫片对比等方法、分析岸线、地形,地貌变化情况,以及河堤走向与位置的变迁等。并应分析计算岸线的变化速率 3、当资料缺乏时,可利用条件相似河段的冲淤实测资料进行类比分析冲刷影响。21 2 2、在河滩,江心洲、浅滩.上立塔时。塔位稳定性可按下列要求进行分析、1、滩地稳定性分析,应在塔位附近河段现场踏勘与调查基础上.根据滩地、江心洲,浅滩。河段成因特性,河型发展.水流泥沙运动强度 河岸边界物质组成等方面分析塔位稳定性.塔位稳定性判断可按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执行 2、滩地冲淤分析 应通过历年河势图。水下地形图、航道图 航卫片、横断面图或局部地形要素进行套绘对比 并应分析河流深泓摆动范围和冲淤变化幅度 21。2、3、在主槽中立塔时 河床演变应从纵向变形与平面横向变形进行分析。可按下列要求分析塔位稳定性 1、设计河段横向演变可利用历年河势图。水下地形图 航道图、航卫片 横断面图进行套绘对比 2,设计河段的河道纵向变化 可根据套绘历年河道深泓线或河床平均高程变化图,点绘测站历年水位.流量关系图.历年同流量下水位过程线图 冲淤等值线图 历年沿程断面冲淤变化过程图等多种途径进行分析,3,当塔位处无地形资料时,可根据上下游邻近河段水文站实测最不利断面或特大洪水的冲刷断面与洪水前的断面资料比较.确定最大天然冲刷深度,可将河床演变分析与河道发展趋势的预测结果移用到塔位处,确定自然演变冲刷深度 21.2。4.水中立塔可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局部冲刷深度。河势及水流条件特别复杂时 可采用水工模型试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