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施工图设计阶段测量6.1,一般规定6。1 1。施工图设计阶段测量可分为选线测量、定线测量.桩间距离测量、高差测量,平断面测量,定位测量及检验测量等多道工序,环境条件简单时。可合并工序。6、1,2,转角桩、直线桩,塔位桩应分别按顺序编号、不得重号.宜埋设固定标桩.标桩类型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测量标桩规格及埋设尺寸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6 1.3、使用全站仪或经纬仪直接定线时 直线桩位的直线限差应为1 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定线时、直线桩位垂直线路方向偏差不应大于0.05m,相邻直线桩的高差误差不应大于0.3m,桩间距离测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1000.6,1.4.测量交叉跨越点相对邻近直线桩高程误差限差应为0、3m,断面点,风偏点相对相近直线桩高程误差限差应为0 5m、6,1,5 使用实时动态定位模式测量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移动站与基准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8km 2 同步观测卫星数不应少于5颗 显示的坐标和高程精度指标应在.30mm范围内时再记录 3,进行直线桩、塔位桩放样时.允许偏距为。15mm,4.同一直线段内的直线桩、塔位桩宜采用同一基准站进行实时动态定位模式放样、当更换基准站时 应对上一基准站放样的直线桩或塔桩进行重复测量.5 对转角桩 直线桩 塔位桩进行检查测量时、测量的坐标较差应小于,0 07m.高程较差应小于。0。1m。6,控制点应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控制网点、使用前应确认其可靠性,控制网点的密度.观测条件不能满足要求时 应以全球定位系统控制网点为起算点.采用全球定位系统静态或快速静态观测模式进行加密、6.1。6 平断面图上档距.桩距.累距注记应取位至米 直线桩,塔位桩,水位高程、交叉跨越点高程注记应取位至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