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3、控制测量5.3,1、控制测量包含控制网测量和像片控制点测量两部分工作。控制网是沿线路布设的基准网、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测量作业效率,并可保证测量精度要求.因此建议采用卫星定位测量进行控制测量工作,5,3,2,控制点应选在靠近路径.交通方便。视野开阔。适合接收机工作的位置,在15、截止高度角以上空间不宜有障碍物,控制点间距离不应大于10km 是综合考虑了GPS、RTK电台覆盖范围等因素而确定的、5.3 3.GPS控制网相邻点间技术要求引自现行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 T,18314的相关规定 GPS测量大地高差的精度不应低于本规范表5。3。3规定的相邻点基线垂直分量的要求、对于线路控制网而言.E级GPS测量精度已经可以满足工程需要,但顾及相邻点间平均距离的要求。故将D,E级均列于表中。各级GPS控制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最大距离不宜超过该网平均点间距的2倍。5。3,4,为了计算控制点在国家或地方坐标系中的坐标 应与国家或地方坐标系中的高等级坐标控制点进行联测.联测的点数不得少于2点、起算坐标成果应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参与平差计算、5,3.5 起算高程成果应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参与平差计算.在水文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区域。当距离传递大于10km时,应采用GPS尽量多联测已知高程的控制点或水准点.逐段改正或建立高程异常数学模型,全线进行高程拟合改正.在线路较短且对高程测量精度要求较低的山区。丘陵区域,可采用高程拟合方法。但固定高程控制点的个数不得少于3个、5、3。6、为了保证控制测量成果的可靠性,控制网应采用边联结形成闭合环或附和路线 而不应采用点联结、5,3,8、像片控制点的选点条件的规定与国家标准的规定基本一致。像幅尺寸选择目前普遍使用的23cm,23cm像幅的像片和16cm.9cm像幅的数码像片,5。3.9、单航线布点通常采用平高6点法.当航线段长度超过6个平高点要求的基线数范围时。则按每5条基线,23cm.23cm像幅 或每8条基线 16cm 9cm像幅,布设一对控制点的原则执行.5,3,10.区域网内航线数的多少、应从工作量上考虑,航线数越多 将越增加航空摄影,外业控制和内业加密等方面的工作量 另外.区域网主要用于路径方案比选时的摄影、当主方案与比选方案相距较远时。应各自分别采用单航线摄影方式进行摄影,当主方案与比选方案相距小于10km时,才可考虑采用区域摄影方式一并进行摄影 区域网平高点的布点 通常采用周边布点法进行.当区域网内的航线数不超过5条时 可按周边6点法或周边8点法布设平高点、区域网航线方向每对高程点布点要求、与单航线布点相同 5,3 11 有关选刺像片控制点和整饰控制片的要求,应与国家标准的规定相一致、5 3,13 对卫星定位测量天线高量取的规定、主要是为了减少人为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确保高程测量成果的可靠性、本条仅提出了量取天线高的限差要求。由于接收机天线类型的多样化、天线高的量取部位各不相同,因此,作业前应熟悉所使用的接收机的操作说明。并严格按要求量取.卫星定位测量是通过接收卫星发射信号来实现的。外界的其他无线电信号。如无线电通讯信号。微波信号等 会影响测量成果的精度.因此、在卫星定位测量过程中,接收机附近应避免使用无线电通讯工具。由于卫星定位测量数据采集的高度自动化、其记录载体不同于常规测量,作业人员容易忽视数据采集过程的操作。如果不严格执行操作规定。如在同一观测时段内修改输入数据或配置文件,将造成测量成果超限而返工 5。3。14,基线解算时.起算点在WGS.84坐标系中的坐标精度.将会影响基线解算结果的精度.单点定位是直接获取已知点在WGS,84坐标系中已知坐标的方法,实践表明 用30min单点定位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起算数据.可以满足1。10、6相对定位测量精度要求,多基线解算模式顾及了同步环中独立基线间的误差相关性 而单基线解算模式则没有顾及这些。大多数商业化软件基线解算只提供单基线解算模式 在精度上也能满足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因此.两种基线解算模式都是可以采用的,5.3,15,由同步观测基线组成的闭合环为同步环 理论上同步环闭合差应为零,但由于观测时同步环基线间不能做到完全同步,以及基线解算模型的误差,从而引起同步环闭合差不为零、因此,应对同步环闭合差进行检验、由独立基线组成的闭合环为异步环、异步环闭合差的检验是卫星定位测量质量检验的重要指标.其检验公式是按误差传播规律确定的、并取2倍测量中误差作为异步环闭合差的限差 重复测量的基线称为复测基线.其长度较差是按误差传播规律确定的,并取2倍测量中误差作为复测基线的限差.5 3、16、在异步环检核和复测基线比较检核中 允许舍弃超限基线而不予重测或补测。5、3。17,无约束平差是为了提供平差后的WGS,84三维坐标 同时也是为了检验网内部精度及基线向量间有无明显的系统误差和粗差,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限差是为了对基线观测量进行粗差检验,因此要求基线向量各坐标分量改正数的绝对值,不应超过相应等级基线长度中误差的3倍,否则认为该基线或附近基线含有粗差、应采用软件提供的自动或人工方法剔除含有粗差的基线.5 3。18、约束平差是为了获取卫星定位控制测量成果在国家或地方坐标系中的坐标成果、约束平差是以国家或地方坐标系的控制点坐标。边长和坐标方位角作为约束条件进行平差计算,强制约束是指所有已知条件均作为固定值参与平差计算.不需要考虑起算数据的误差,此时要求起算数据应有很好的精度且精度比较均匀 否则,将引起卫星定位控制网发生扭曲变形、显著降低控制网的精度。加权约束是指考虑所有或部分已知约束数据的起始误差 按其不同的精度加权约束,并在平差时进行适当修正、定权时,应使权的大小与约束值精度相匹配、否则、会引起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变形,从而失去约束的意义、对已知条件的约束 有三维约束和二维约束两种模式,三维约束平差的约束条件是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三维坐标,而二维约束平差的约束条件是控制点的平面坐标.水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