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F.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冷风渗透耗热量的计算方法共给出三种.设计中采用哪一种根据工程情况确定.缝隙法适于计算生活.行政辅助建筑物以及辅助用室 包括值班室,控制室 休息室等,的冷风渗透耗热量.百分率附加法适合于计算生产厂房,仓库.公用辅助建筑物内除辅助用室外的部分 换气次数法适合于计算气密性差的建筑物或建筑在不避风的高地.河边,海岸 旷野上的建筑物、在采用缝隙法进行计算时,本附录沿用原规范以单纯风压作用下的理论渗透冷空气量L0为基础的模式.1、在确定L0时 应用通用性公式。F,0.2.进行计算,原因是规范难以涵盖目前出现的多种门窗类型,且同一类型门窗的渗风特性也有不同。而因计算条件的改变以风速分级的计算列表也无必要。式.F,0,3、中的外门窗缝隙渗风系数α1值可由供货方提供.或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 按表F 0。3采用.2,根据朝向修正系数n的定义和统计方法。v0应当与n.1的朝向对应,而该朝向往往是冬季室外最多风向.若n值以一月平均风速为基准进行统计,v0应当取为一月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考虑一月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与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相差不大.且后者可较为方便地应用.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气象资料集.本附录式.F。0 3 中的v0取为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3.本附录采用冷风渗透压差综合修正系数m的概念,取代原规范中渗透冷空气的综合修正系数m,本附录中m值的计算式、F.0,4,1、对原规范中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时的压差叠加方式进行了修改,并引入热压系数Cr和风压差系数.Cf。使其成为反映综合压差的物理量,当m.0时,冷空气渗入,4 当渗透冷空气流通路径确定时,热压系数Cr仅与建筑内部隔断情况及缝隙渗风特性相关,因建筑日趋多样化 且确定Cr的解析值需求解非线性方程,获取Cr的理论值非常困难。本附录根据典型建筑门窗设置情况及其缝隙特性,通过对相关参数的数量级分析,提供了热压系数Cr的推荐值、一般认为、渗透冷空气经外窗、内 房,门,前室门和楼梯间 电梯间、门进入气流竖井,表F、0,4中,若前室门或楼梯间、电梯间、设门,则0.2,Cr 0,6,否则Cr.0。6。对于内,房.门也是如此,所谓密闭性好与差是相对于外窗气密性而言的、Cr的幅值范围应为0,1。0 但为便于计算且偏安全 可取下限为0、2,有条件时,应进行理论分析与实测,5 风压差系数、Cf不仅与建筑表面风压系数Cf相关。而且与建筑内部隔断情况及缝隙渗风特性相关,当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内部隔断等情况相同时、Cf仅与Cf相关,当迎风面与背风面Cf分别取绝对值最大、即1 0和,0.4时.Cf.0,7,可见该值偏于安全,有条件时,应进行理论分析与实测,6 因热压系数Cr对热压差与风压差均有作用,本附录中有效热压差与有效风压差之比C值的计算式、F,0.4、2,中不包括Cr。且以风压差系数,Cf取代原规范中建筑表面风压系数Cf.7.竖井计算温度t,n 应根据楼梯间等竖井是否供暖等情况经分析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