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空气调节8.1、一般规定8 1。1,工艺性空气调节应满足生产工艺或产品对空气环境参数的要求、舒适性空气调节应满足人体舒适,健康对空气环境参数的要求 8,1、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设计空气调节 1.采用供暖通风达不到生产工艺对室内温度 湿度.洁净度等的要求时 2、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设备生命周期费用,增加经济效益时。3、有利于保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时.4、有利于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时.5。采用空气调节系统较采用供暖通风系统更经济合理时。8,1。3、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宜减少空气调节区的面积和散热 散湿设备,当采用局部空气调节或局部区域空气调节能满足要求时、不应采用全室性空气调节。8,1.4,工业建筑的高大空间,仅要求下部生产区域保持一定的温,湿度时,宜采用分层式空气调节方式、大面积厂房不同区域有不同温 湿度要求时,宜采用分区空气调节方式 8,1,5、空气调节区内的空气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艺性空气调节应按工艺要求确定。2,当工艺无要求时,有外围护结构的空气调节区宜维持5Pa 10Pa的正压.不同的空气调节区之间有压差要求时、其压差值宜取5Pa。10Pa。8.1 6,空气调节区宜集中布置,室内温、湿度基数和使用要求相近的空气调节区宜相邻布置。8、1.7 工艺性空气调节区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表8,1。7所规定的数值 并应符合本规范第5 2,4条的规定、表8,1 7.工艺性空气调节区围护结构最大传热系数K限值 W。m2、注。表中内墙和楼板的相关数值仅适用于相邻空气调节区的温差大于3 时.8。1 8.工艺性空气调节区 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或等于、0,5。时,其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D值不应小于表8 1。8的规定、表8。1.8,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值8,1.9、工艺性空气调节区的外墙。外墙朝向及其所在层次应符合表8,1。9的规定.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或等于 0,5、的空气调节区宜布置在室温允许波动范围较大的空气调节区中,当布置在单层建筑物内时.宜设通风屋顶,表8 1 9,外墙,外墙朝向及所在层次,注 北向适用于北纬23 5、以北的地区 北纬23.5、以南的地区、可采用南向、8 1、10,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1.0,的空气调节区、应设置可开启外窗 8.1。11.工艺性空气调节区,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 1.0 时,外窗宜北向,等于 1.0。时,不应有东。西向外窗.等于、0、5,时。不宜有外窗.如有外窗时。应北向,8 1 12.工艺性空气调节区的门和门斗应符合表8.1,12的规定、外门门缝应严密 当门两侧的温差大于或等于7、时,应采用保温门 表8、1,12,门和门斗8.1.13,以消除余热,余湿为主的全空气空调系统,宜可变新风比 且应配备过渡季全新风运行的设施,8,1、14,规模较大.功能复杂的工业建筑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宜通过全年综合能耗分析和投资及运行费用等的比较.进行方案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