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用。地4。2 1.原规范。未将道路及广场.停车场用地单独列出 近年来。各地重视校园环境的交往功能、空间设计和停车场地,道路及广场、停车占地比例提高,本次修订在用地分类时将其作为一类用地予以布置和计量,4、2 2,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 学校建设中应该提高土地利用率。地下空间值得大力开发、地下空间的利用也有其明显的困难。即 缺少天然采光。自然通风,需要防水或防潮、防火要求高 结构受地上建筑结构的限制、建安成本也较高,然而.光导技术和防水技术的日渐成熟、同时.下沉式花园的做法能更有效地使地下室获得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这些都有益于解决利用地下空间的困难 地下建筑建安成本虽高一些、但与节约的土地价值相比还是值得的.中小学校设计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4,2、3。判断学校建设的土地利用率时,应将用地分作随学生人数成正比例增减的用地及与学生人数无比例关系的用地两部分进行比较,随学生人数成正比例增减的用地包括建筑用地,绿化用地及部分体育用地,如篮球,排球 体操.体育游戏等场地等 不成比例增减的用地包括环形跑道等,18班与36班的初级中学的学生人数差一倍,但依教学需要,都应配置一个至少是200m的环行跑道.占地同为0、58公顷,占有学校用地中很大的份额,将此参数按人均用地对学校设计的土地利用率进行比较、对规模小的18班学校不公平.所以 这部分占地不可比、本规范提出一个新术语。学校可比总用地.定位为学校总用地减除环行跑道的占地,为科学地判断学校设计对土地利用的水平,提出一个新的指标。学校可比容积率.即,学校可比容积率。学校地上建筑面积总和 学校可比总用地、4,2,4,2、中小学校自行车库用以停放教工及中学生的自行车、机动车库只能满足本校公车和教职工的自用车、车库建筑和用地应与学校所在地的交通和经济条件协调,结合实际情况设置。3、设备用房主要包括变配电室。应急发电机房.水泵房,锅炉房等,设施用房主要包括水处理设施.垃圾收集点等,当所在地的市政设施完备时。学校无需自备全部设备与设施用房。条件差时、应补充其不足,4、2 5,表1为中小学校主要体育项目的用地指标、4、2.6.绿地是保障学校环境质量的重要方面 同时可进行科学课。生物课及环境教育课的直观教学及实践活动 不得强调气候条件差或缺少土地而忽略绿地的设置.种植园 小动物饲养园及水面的设置应据学校所在地的气候等自然条件.学校周边条件、学校办学特色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4.2,7 原规范 将广场及道路用地以道路中心线为界分解至其他三种用地之中,但从功能需要及安全因素着眼、本规范在用地性质和用地面积等方面将其列为一类用地予以规定、道路及广场.停车场用地占学校总用地的比例较小、但有必要予以重视、目前一些学校修建了面积过大的广场。不但土地利用率过低。广场地面为硬铺装也有损于校园热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