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岩溶与土洞6。6、2 由于岩溶发育具有严重的不均匀性,为区别对待不同岩溶发育程度场地上的地基基础设计,将岩溶场地划分为岩溶强发育,中等发育和微发育三个等级,用以指导勘察、设计.施工、基岩面相对高差以相邻钻孔的高差确定,钻孔见洞隙率.见洞隙钻孔数量。钻孔总数.100、线岩溶率、见洞隙的钻探进尺之和,钻探总进尺.100,6,6 4 6、6、9.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岩溶地基经过恰当的处理后、可以作建筑地基,现在建筑用地日趋紧张,在岩溶发育地区要避开岩溶强发育场地非常困难.采取合理可靠的措施对岩溶地基进行处理并加以利用 更加切合当前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实际情况,土洞的顶板强度低,稳定性差,且土洞的发育速度一般都很快 因此其对地基稳定性的危害大 故在岩溶发育地区的地基基础设计应对土洞给予高度重视 由于影响岩溶稳定性的因素很多,现行勘探手段一般难以查明岩溶特征,目前对岩溶稳定性的评价 仍然是以定性和经验为主.对岩溶顶板稳定性的定量评价,仍处于探索阶段,某些技术文献中曾介绍采用结构力学中的梁,板。拱理论评价,但由于计算边界条件不易明确、计算结果难免具有不确定性。岩溶地基的地基与基础方案的选择应针对具体条件区别对待,大多数岩溶场地的岩溶都需要加以适当处理方能进行地基基础设计,而地基基础方案经济合理与否 除考虑地基自然状况外,还应考虑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岩溶洞隙侧壁由于受溶蚀风化的影响、此部分岩体强度和完整程度较内部围岩要低。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要求跨越岩溶洞隙的梁式结构在稳定岩石上的支承长度应大于梁高1。5倍 当采用洞底支撑,穿越。方法处理时。桩的设计应考虑下列因素、并根据不同条件选择,1 桩底以下3倍,5倍桩径或不小于5m深度范围内无影响地基稳定性的洞隙存在。岩体稳定性良好 桩端嵌入中等风化、微风化岩体不宜小于0 5m 并低于应力扩散范围内的不稳定洞隙底板、或经验算桩端埋置深度已可保证桩不向临空面滑移.2。基坑涌水易于抽排,成孔条件良好.宜设计人工挖孔桩 3。基坑涌水量较大.抽排将对环境及相邻建筑物产生不良影响。或成孔条件不好.宜设计钻孔桩.4、当采用小直径桩时、应设置承台.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桩的承载力特征值应由静载试验确定 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借鉴类似工程确定.当按悬臂梁设计基础时 应对悬臂梁不同受力工况进行验算、桩身穿越溶洞顶板的岩体.由于岩溶发育的复杂性和不均匀性,顶板情况一般难以查明、通常情况下不计算顶板岩体的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