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带式输送机工程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 for belt。conveyor engineeringGB,50431。2020主编部门,中、国,煤,炭,建,设,协、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2,1、年 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20年,第147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带式输送机工程技术标准,的公告、现批准.带式输送机工程技术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431,2020,自2021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7,2、2 8。1。3 8。2。4.8,3 3、8.5.3,8。7,1,9,1 1.9,5,1 11、2.4。11、6 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规范.GB,50431 2008、同时废止,本标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公开 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0年6月9日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2016,248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 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主要参数、运行阻力.输送带张力和驱动功率,启动和停机 下运带式输送机,主要部件、安全保护装置.整机布置.电气和控制,优化设计和动态性能评价。附属设备.消防和环保、工程施工。工程验收等,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中的适用范围 增加了水平转弯带式输送机,U型带式输送机和管状带式输送机的工程设计以及带式输送机工程施工和工程验收的内容.2。符号一章修订为术语和符号。并增加了术语一节.3。主要参数,1,增加了带式输送机的理论输送量和设计输送量的关系计算及普通带式输送机4托辊和5托辊托辊组的理论输送量计算方法。2,增加了U型带式输送机理论输送量和设计输送量的计算方法。3 增加了管状带式输送机理论输送量和设计输送量的计算方法及管状带式输送机填充系数的规定、4 增加了U型带式输送机和管状带式输送机带速的要求,5,增加了U型带式输送机和管状带式输送机允许输送物料的最大粒度要求,4,运行阻力。1。增加了普通带式输送机的运行总阻力,主要阻力,附加阻力、特种阻力和提升阻力按区段分别计算方法,2。增加了水平转弯带式输送机、U型带式输送机和管状带式输送机的各种阻力计算方法 3,将主要特种阻力和附加特种阻力合并为特种阻力 4,修改了物料与导料槽侧壁间的摩擦阻力计算方法、5,增加了凸弧段附加弯曲阻力计算方法,6,增加了输送带与导料槽密封裙板间的摩擦阻力计算方法 7、增加了缓冲床摩擦阻力计算方法,5,启动和停机一章中增加了物料在输送带上不发生相对滑动的校核方法。6,输送带,1 对输送带选用原则进行了修订。并将输送带并入主要部件一章。2,增加了地面栈桥和隧道内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选型要求.3.增加了管状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选型要求,4。增加了按输送带接头特征和接头疲劳强度计算输送带安全系数的方法,5 删除了附录中关于钢丝绳芯输送带和多层织物芯输送带接头计算的规定,7,主要部件,1,增加了管状带式输送机滚筒长度的规定,2 增加了水平转弯带式输送机转弯段托辊组的布置和型式的规定 3,增加了U型带式输送机托辊组的布置、型式。间距及托辊长度的规定 4。增加了管状带式输送机托辊组的布置、型式、间距及托辊长度的规定 5.增加了对水平转弯带式输送机转弯段机架和管状带式输送机机架的要求,8 安全保护装置.1 修改了输送线路中安全保护装置强制性条文的内容。2,增加了管状带式输送机安全保护的规定 9。整机布置.1,增加了带式输送机允许最大倾角的规定,2 增加了普通带式输送机和水平转弯带式输送机的槽形过渡段长度计算方法.3,增加了U型带式输送机受料段布置,槽形过渡段长度。凸弧段最小曲率半径的规定.4.增加了管状带式输送机受料段和槽形过渡段的布置及长度、水平转弯段及竖向曲线段的布置和计算方法,5,增加了普通带式输送机和水平转弯带式输送机凸弧段最小曲率半径的计算方法 6 增加了水平转弯带式输送机和U型带式输送机的水平转弯段布置及最小曲率半径的规定、10.电气和控制一章中增加了智能控制一节,并将电气保护和通信合并为一节,11,将优化设计及动态分析一章改名为优化设计和动态性能评价。并取消分节.12,将辅助设备一章改名为附属设备.13.将消防与粉尘防治一章改名为消防和环保 并增加了噪声和光电污染控制一节。14.增加了工程施工一章.包括一般规定,施工.试运转内容 15,增加了工程验收一章、包括工程划分、工程验收内容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煤炭建设协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先农坛路12号 邮编 110015。本标准主编单位,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煤邯郸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四川省自贡运输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力博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约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衡阳运输机械有限公司.安徽盛运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中煤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中煤第九十二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中德.扬州。输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宝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孙晓.张振文、宋伟刚。张尊敬.孟文俊 龚欣荣。张媛.刘文军、施佳音、张占彪 张光伟.张继平、李晨曦,李铁东。鲍久圣,张宝宝、李玉瑾、邵建华、韩萍。李洪森,高晓军.高勇、张晓华、汪玉 郑红满 程正觉.肖俊。沈会民 李志刚。吴善兴、闫发尧,陈洪亮 杨培林,张万山 张锐、周啟 王霞,宋冠霆.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王鹰,葛世荣,李镜.毛君 王荣相,于岩。范强、董万江,史爱民、陈建平、张祥彤、刘伯宽、赵亮,黄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