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曲线段,普通带式输送机10.5.1、普通带式输送机的凸弧段布置应根据输送带的类型和带宽确定、并应符合槽形输送带通过凸弧段时输送带中间部分不隆起和输送带边缘应力不超过许用值的要求。凸弧段最小曲率半径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当根据输送带类型和带宽确定时.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1、织物芯输送带,2.钢丝绳芯输送带,式中,R1、凸弧段曲率半径。m 2,当以输送带中心区应力为零时、宜按下式计算 2托辊和3托辊。式中,bS.支承在一个侧辊上的输送带部分的长度.mm,ELGK、输送带纵向弹性模量,N、mm,S0.基于输送带接头特征的安全系数,S1。基于输送带运行条件的安全系数、3、对于张力较大的带式输送机或在输送带高张力区的凸弧段。宜选用较大的曲率半径、10,5。2,普通带式输送机的凹弧段 在各种工况下.输送带不应抬起脱离托辊或出现输送带边缘松弛皱曲现象、凹弧段最小曲率半径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R2。凹弧段曲率半径。m Fi,输送带运行方向上第i点的张力.N。取最不利工况条件下第i个凹弧段张力的最大值.δi.区段i的倾角 第i个凹弧段的最大倾角。水平转弯带式输送机10。5,3 水平转弯带式输送机水平转弯段的布置。应根据输送线路的要求和输送带张力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水平转弯段前和转弯段后宜设直线过渡段.直线过渡段宜设4组。7组槽角或内曲线侧抬高角渐变的过渡托辊组,2,水平转弯段输送带的横向偏移量不应超过允许值、并不应撒料 3,水平转弯段外曲线侧的输送带不应脱离托辊、4,当转弯段设输送带防跑偏挡辊时 与挡辊接触的输送带不应发生折曲变形、10,5、4,水平转弯带式输送机水平转弯段的最小曲率半径,图10.5,4。1。应根据工艺布置 托辊组形式及抬高角度。输送带张力等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平转弯段的最小曲率半径宜按下列公式计算、1,最小曲率半径可根据水平转弯段力的平衡条件计算,式中.R3。水平转弯段最小曲率半径、m,FCh 水平转弯段输送带的最大张力 N。宜按带式输送机稳定运行工况的空载 重载等不利载荷条件计算.μ01,当量摩擦系数、按转弯段空载计算,μ0,输送带与托辊间的当量摩擦系数,当采用光面钢托辊时宜取0。20.0。35 采用PVC输送带或工作条件恶劣时宜取小值.橡胶输送带可取大值,αc 水平转弯段对应的圆心角、rad,2.当量摩擦系数μ01与托辊的槽角λ和内曲线抬高角γ有关 当托辊组采用3托辊时。可按下式计算或按表10,5,4选取,式中,klc.内曲线侧托辊上输送带的重力分配系数、应通过计算确定,可取0,3、kC.中间托辊上输送带的重力分配系数。应通过计算确定、可取0、4,kO.外曲线侧托辊上输送带的重力分配系数,应通过计算确定 可取0,3.γ 托辊组内曲线侧的抬高角、2,水平转弯段的最小曲率半径宜按水平向心力的平衡条件校核 1.输送带水平向心力作用在每个托辊上输送带的向心力 法向力和轴向力 输送带水平向心力。图10。5.4、2、托辊上输送带的向心力。3托辊。图10.5.4、3,式中,FT 水平转弯段输送带张力产生的水平向心力,N,aO 上分支托辊组的间距、m、FTI,托辊组内曲线侧托辊上输送带的水平向心力,N。FTC,曲线段托辊组中间托辊上输送带的水平向心力.N,FTO、托辊组外曲线侧托辊上输送带的水平向心力。N l1 托辊组内曲线侧托辊与输送带的接触长度,m l3.承载托辊组中间辊的长度、m,lO一一托辊组外曲线侧托辊与输送带的接触长度.m,B,带宽 m 托辊上输送带的法向力、垂直于托辊上输送带平面方向 托辊上输送带的轴向力.托辊与输送带接触平面方向,托辊组上输送带的总轴向力.式中、FTNI 托辊组内曲线侧托辊上输送带的法向力,N。FTNC.曲线段托辊组中间托辊上输送带的法向力 N FTNO、托辊组外曲线侧托辊上输送带的法向力。N。FTPI.托辊组内曲线侧托辊上输送带的轴向力、N、FTPC、曲线段托辊组中间托辊上输送带的轴向力,N FTPO,托辊组外曲线侧托辊上输送带的轴向力。N。FTP。托辊组上输送带的总轴向力.N。2、托辊组内曲线侧抬高,图10。5.4 4,在输送带和物料重力及输送带向心力的作用下、输送带与托辊的轴向摩擦所产生的平衡力 式中,FRF、输送带与托辊轴向摩擦所产生的平衡力,N、ATI、内曲线侧托辊承载物料的横截面积,m2,应通过计算确定,亦可采用分配系数确定,ρ,散状物料的堆积密度,t,m2。ATC.曲线段中间托辊承载物料的横截面积.m2 应通过计算确定、亦可采用分配系数确定,ATO、外曲线侧托辊承载物料的横截面积,m2。应通过计算确定、亦可采用分配系数确定。3 输送带沿托辊轴向的下滑力,4,物料沿托辊轴向的下滑力。式中,FWB 输送带沿托辊轴向的下滑力 N FWM 物料沿托辊轴向的下滑力,N。5 输送带与托辊轴向摩擦所产生的平衡力、输送带沿托辊轴向的下滑力和物料沿托辊轴向的下滑力之和.不应小于输送带张力作用在托辊组上的总轴向力,3 最小转弯半径按输送带外缘许用应力限制条件校核、式中.ELGK,输送带纵向弹性模量 N。mm、Fe,输送带的许用张力,N,为输送带的名义拉断力与输送带安全系数的比值、kN。一输送带名义拉断强度 N.mm。S、一输送带的安全系数.4.最小转弯半径根据输送带不离开侧面托辊的限制条件校核,式中,FCh1.上分支水平转弯段起点的输送带张力,N,5。最小转弯半径应取式,10,5,4.1,式,10.5、4。18.式,10,5,4 20、中的最大计算值,当转弯段布置困难时宜采取下列措施,1、加大内曲线抬高角γ,2,转弯段设前倾托辊。3.改变托辊组形式,4。在下分支两托辊组之间加压辊.5,转弯段前面增设线摩擦驱动.U型带式输送机10。5。5.U型带式输送机的凸弧段,应符合输送带中间部分不隆起.输送带边缘应力不超过许用值的要求.凸弧段最小曲率半径宜按下列公式计算,1。织物芯输送带,1,当W。B,2时 2.当W,B,3时。2。钢丝绳芯输送带。1。当W、B 2时。2,当W B 3时 10 5.6,U型带式输送机的凹弧段 在各种工况下输送带不应脱离托辊且不应出现输送带边缘松弛皱曲现象 凹弧段最小曲率半径应符合本标准第10.5,2条的规定。10.5、7,U型带式输送机水平转弯段的最小曲率半径 应满足输送带边缘应力不超过许用值,输送带外曲线侧不离开托辊的要求,并应根据输送带类型.输送带张力及曲线类型确定,最小曲率半径不宜小于表10,5 7的推荐值,管状带式输送机10,5.8。管状带式输送机曲线段的布置和曲率半径.应根据输送线路布置、输送带类型,名义管径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水平转弯段内不宜布置凸弧,当不能避免时 凸弧曲率半径应尽量大,并应远离头部.2.凸弧段和凹弧段的最小曲率半径不应小于表10.5,8、1的规定,3。水平转弯段最小曲率半径。应根据输送带类型、名义管径,转弯段对应的圆心角等确定。不应小于表10.5。8。2的规定。10 5。9。管状带式输送机曲线段之间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水平转弯段为,S.形布置时,两曲线段间宜通过直线段连接,当两曲线段直接连接时、连接点应为两个圆弧的切点 2、当凸弧和凹弧相邻布置时、两曲线段间应通过直线段连接.直线段的最小长度宜按下列公式计算,聚酯和聚酰胺织物芯输送带、钢丝绳芯输送带 式中.LS。两曲线段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mm。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