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曲线段 普通带式输送机10、5.1。普通带式输送机的凸弧段。槽形输送带边缘产生附加伸长,输送带中心相对压缩.分别以正伸长和负伸长与输送带张力所产生的伸长叠加.凸弧段半径应足够大。避免输送带边缘的应力超限,参照德国工业标准.连续搬运设备,输送散状物料的带式输送机,计算及设计基础.DIN、22101,2011的规定.本条增加了以输送带中心区应力为零时,凸弧段最小曲率半径计算方法 10,5、2 普通带式输送机凹弧段。在槽形输送带中心区出现附加伸长。边缘出现相对压缩。凹弧段的布置应满足输送带在任何工况下不抬起,式,10 5,2 参照了德国工业标准,连续搬运设备输送散状物料的带式输送机 计算及设计基础.DIN。22101.2011的规定 将弧段张力改为弧段上输送带的最大张力Fi.在凹弧段无物料的情况下。在启动、稳定运行等各种工况条件的计算值、按最不利条件选取凹弧段曲率半径,因输送带为黏弹性体,按经验公式计算的凹弧段曲率半径值与实际需要有可能差异较大、设计宜根据带式输送机布置尽量采用较大的曲率半径,以改善工作条件.对空间窄小、布置困难的小型带式输送机或移动设备 堆取料机、卸料车等 上的带式输送机。可根据布置条件确定.当小于计算值时应采取安全措施、水平转弯带式输送机10、5 3、水平转弯带式输送机的水平转弯段系指带式输送机线路的水平投影为曲线的区段 包括水平转弯段内含有竖向曲线,凸弧或凹弧。的区段 为保证输送带的正常运行 水平转弯段的两端宜有抬高角渐变的直线过渡段。在转弯段前、过渡托辊组槽角或内曲线侧抬高角要逐渐增大,转弯段后逐渐减小。以保证输送带从直线段向转弯段或转弯段向直线段的平滑过渡、10.5,4,水平转弯段最小曲率半径受多种因素影响,与输送带张力 托辊组间距 托辊组槽形结构,托辊组抬高角度,物料的堆积密度,输送带特性 带速。加料条件和工况条件等有关。为保证带式输送机正常工作 需满足输送带外曲线侧的输送带应力不超过输送带许用应力、内曲线侧输送带的应力不宜小于零.外侧托辊上的输送带不离开托辊.输送带横向偏移不超过允许值的要求,由于影响因素较多 仅按某个条件计算可能偏差较大 设计时应综合评价影响因素,安全合理选择曲率半径、有条件时应选择较大的曲率半径,水平转弯段的托辊组有多种形式.作为示例.仅给出3托辊的托辊组曲率半径计算公式.水平转弯段最小曲率半径计算公式系根据国内和国外的设计和实践经验制订的经验公式,为了安全,式,10、5.4、1,是按转弯段上空载及FCh按稳定运行时最不利的工况条件的最大张力计算的,式、10 5。4、14、按外侧托辊上的输送带不离开托辊的限制条件计算,否则,输送带与外侧托辊的轴向摩擦力为0,式,10、5 4.18、中的输送带纵向弹性模量ELGK亦可用输送带的拉伸刚度E0表示.式中.E0。输送带的拉伸刚度,N B、带宽.m ELGK,输送带纵向弹性模量.N mm.根据经验,转弯的适宜度可用输送带内曲线和外曲线边缘间的宽度b3,输送带两外缘间距离.与水平转弯段最小曲率半径R3的比值φ3 R3.b3进行评价.1。以满足水平转弯段水平向心力的平衡条件为限制条件时,比值φ3、900时。通常为适宜的转弯半径、2,以满足输送带的许用应力为限制条件时、比值为900.φ3、400时,通常为较困难的转弯半径。3。当不能满足水平转弯段的任一个限制条件时,比值φ3、400,通常为转弯困难的转弯半径 仅可在短距离带式输送机上应用 但应采取有效措施、U型带式输送机10,5,5.U型带式输送机凸弧段的最小曲率半径系指输送带为U形横截面时的曲率半径 式.10.5.5,1,式。10。5.5 4,以织物芯输送带的伸长率0 8,钢丝绳芯输送带的伸长率0、2,为基础计算 对张力较大的带式输送机或在输送带高张力区的凸弧段宜选用较大的曲率半径值。10、5 7.U型带式输送机水平转弯段的最小曲率半径与输送带张力。托辊组结构 输送带特性,工况条件等有关.表10、5。7的数据为正常情况的经验值,当输送带张力较大时应计算确定.并尽量采用较大的曲率半径.管状带式输送机10.5、8 管状带式输送机的曲线段包括水平转弯曲线段和垂直曲线段,凸弧或凹弧 在水平转弯段内应避免出现凸弧。以防止管带扭曲.对于输送距离较长,多处连续弯曲.布置复杂的管状带式输送机,水平转弯段的曲率半径应尽量大 并减小转弯角度.相邻两个曲线段宜尽量对称布置。较大的转弯角度。水平转弯段对应的圆心角,应尽量远离头部,当布置复杂的曲线段接近头部时,宜尽量设凹弧。10,5.9 管状带式输送机的水平转弯段的两曲线段间为、S,形布置时。或凸弧与凹弧两曲线段连接时、在曲线段间设直线段有利于输送带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