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构造规定7.5 1、不论从构造需要出发。还是为了保证受力均匀和安全可靠.均应将钢绞线成对布置在梁的两侧,并以采用纵向张拉法为主,因为纵向张拉的预应力较易准确控制 且力值不受限制。尽管如此,横向张拉法仍有其用途、以连续梁为例 当连续跨的跨数超过两跨,一端张拉。或四跨,两端张拉、时.仍需依靠横向张拉补足预应力,另外。应指出的是钢绞线跨中水平段支承点的布置,与所采用的张拉方式有关,对纵向张拉而言。以布置在梁底以上的位置为佳 因为不论从外观、构造和受力来看、都比较容易处理得好,但若需要依靠横向张拉来补足预应力,或是采用纵向张拉有困难时。其跨中水平段的支承点、就必须布置在梁的底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横向张拉,7 5,2.本条给出了中间连续节点支承构造方式和端部锚固节点构造方式的几个示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预应力钢绞线节点的做法关系到加固的可靠性和经济成本.本规范提供的端部锚固方法和中间连续节点的做法是经过大量的工程实践,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过在具体施工中.对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的构件、其细部做法必须考究 例如端部的支承面处,必须平整,当钻孔使混凝土面受到损坏时,必须提前一天用快速堵漏剂修补 抹平 在钢销棍和钢吊棍的支承面处 有必要设置钢管垫 以使应力分布均匀。7、5、4,在现行施工规范尚未纳入无粘结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能有效地执行本条规定,建议可暂按下列要求施加预应力,1,对纵向张拉,施加预应力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钢绞线在跨中的转折点设在梁底以上位置时、应采用纵向张拉,2、当钢绞线沿连续梁布置时,若采用一端张拉,而连续跨的跨数超过二跨,或采用二端张拉.而连续跨的跨数超过四跨时、钢绞线在跨中的转折点应设在梁底以下位置、且应在纵向张拉后,还应利用设在跨中的横向拉紧螺栓进行横向张拉,以补足由摩擦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 3。纵向张拉的工具宜采用穿心千斤顶和高压油泵,张拉力直接从油压表中读取、4。张拉时应采用交错张拉的方法,先张拉一端。把第一根钢绞线张拉至张拉控制值的50、再张拉另一侧钢绞线至张拉控制值,然后再把第一根钢绞线张拉至张拉控制值.2,对横向张拉 施加预应力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加预应力时宜先使用工具式U形拉紧螺栓.待张拉至一定程度后再换上较短的,直径较细的永久性U形拉紧螺栓继续张拉.2,在横向张拉前.应对钢绞线进行初张拉.然后再通过拉紧螺栓横向施加预应力。3 收紧各跨拉紧螺栓时 应设法保持同步 用量测两根钢绞线中距的方法进行控制、当钢绞线应力达到要求值后,拉紧螺栓应用双螺帽固定,4 为测量钢绞线应力,可在每跨梁的梁底较长水平段的钢绞线磨平面上各粘贴一对铜片测点,用500mm或250mm标距的手持式引伸仪测量钢绞线的伸长量,进而推算应力值,7、5。6、根据本规范第7.5,5条关于,应按计算确定拉紧螺栓和中间撑棍的数量,的规定.给出了按构造要求确定的拉紧螺栓和中间撑棍的数量、7、5,7.本条给出了拉紧螺栓安设位置与中间撑棍位置相互配合的关系,执行时。应结合本规范第7.5 6条的规定进行调整、7.5 9.本条给出了两种常用的防腐和防火措施,一是用1,2水泥砂浆包裹、其施工较方便,但外观较差。二是用C25细石混凝土包裹或封护.其施工较麻烦 但外观较好。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