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A类井塔抗震鉴定、第一级鉴定13、2,1 现有A类井塔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规定.1、平面布置宜规则 对称。2,井塔平面内质量分布和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宜均匀.对称 3。竖向结构布置宜上下一致。4.钢筋混凝土箱 筒.型结构的筒壁应为双向均匀布置,每侧筒壁上下宜连续布置 5、钢框架。支撑体系的支撑宜为中心支撑。支撑应双向对称设置 竖向宜连续布置.6,井塔的各层楼板宜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13 2。2。梁。柱 筒壁实际达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6度、7度时不应低于C13,8度.9度时不应低于C18,13 2 3 钢筋混凝土箱。筒。型井塔的构造措施,应按下列规定检查,1,筒壁厚度不宜小于200mm、相邻层筒壁厚度之差不宜超过较小壁厚的1,3 2.筒壁洞口宜布置在筒壁中间部位,洞口的宽度不宜大于筒壁宽度的1.3。3,当筒壁洞口宽度大于4m或大于1,3筒壁宽度时、洞口两侧宜设有贯通全层的竖向加强肋。加强肋中竖向钢筋两端伸入楼板,基础 中的锚固长度 不宜小于30倍竖向钢筋直径 洞口上部宜设有连梁、连梁应符合框架梁的配筋要求、4,筒壁宜为双层配筋.竖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 间距不宜大于250mm,横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5。矩形平面井塔的筒壁内侧转角.宜为八字角,6 筒壁洞口高度和宽度均不大于1.0m时,洞口每侧竖向加强钢筋不宜少于414、洞口转角处的斜向钢筋.不宜少于212 且伸过洞口边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30倍斜向钢筋直径。洞口高度和宽度均大于1 0m时、洞口两侧宜设有边缘构件 洞口上下宜设有连梁.13。2。4、钢筋混凝土框架型井塔和提升机层框架结构的构造措施,应符合本标准第6 2节有关A类框架结构的要求。13,2 5。提升机层若为悬挑结构,6度时,悬挑长度不宜超过5,5m,7度,8度时不宜超过4、5m、并宜对称布置。9度时.不宜为悬挑结构、13 2、6,井颈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8.基础受压区的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环向受拉钢筋接头宜为焊接或机械连接.地下井筒的竖向钢筋应与井颈基础的竖向钢筋焊接连接。13。2,7,井塔与贴建的建,构,筑物之间应设防震缝。钢筋混凝土井塔的防震缝的宽度不宜小于70mm,钢井塔不宜小于100mm。13 2 8,8度、类场地和9度的天然地基上井塔的罐道钢套架,当其底层柱上端与井塔构件连接,下端与井塔基础连接时,套架柱应设有可活动的接头。不符合要求时 应采取有效处理措施.13,2。9 钢井塔构件之间的连接宜为焊接,高强度螺栓连接或栓焊混合连接 A类钢井塔主要构件的长细比。不宜大于表13 2 9的限值 表13。2、9,A类钢井塔主要构件的长细比限值13。2。10.井塔符合本标准第13、2.1,13,2,9条的各项规定时,可评为满足综合抗震能力要求 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评为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抗震要求,并应根据抗震验算结果确定其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 1,梁柱节点构造不符合要求的框架型井塔。2,8度、9度时井塔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13。3、与框架结构相连的承重砌体结构不符合要求。4、本标准第13。2。1,13。2,9条的规定有多项不符合要求。第二级鉴定13 2,11,A类井塔的第二级鉴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的抗震分析方法和本标准第5章的规定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计算时构件组合的内力设计值可不作调整。抗震验算满足要求时。可评定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不满足要求时 应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