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14,稀相流态化焙烧炉4,14、1。稀相流态化焙烧炉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设备应按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的要求制造,安装和使用。2、图样上机械加工件的未注尺寸公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 T.1804的有关规定.应取为m级。焊接件的未注公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3部分,焊接件,JB,T,5000.3的有关规定、线性尺寸未注公差应为B级,3 钢板材料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4,焊接件应符合焊接的通用技术条件等有关规定,5 钢结构件表面应平整 不应有明显的锤痕.凹凸等缺陷.6 耐热钢件旋风筒的内筒,膨胀节的波节和内筒。翻板阀的阀板、分配箱的撒料板。焊完后应进行酸洗处理,焊缝应进行射线探伤检验.质量不应低于现行行业标准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规定的E级 探伤长度应为每条焊缝长度的20。T形接头处焊缝应探伤 焊缝探伤不合格时 对该条焊缝应加倍长度检验,再不合格时应100,检验,对不允许的缺陷应清除干净后进行补焊,并应对该部位采用原探伤方法重新检查 7.每批耐热钢进厂,均应经过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复验、首次使用的钢材制造前应进行试焊的工艺评定,4.14 2。主要零部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旋风筒。风管和焙烧炉应符合下列规定、1。出厂筒体段节、端面偏差f不应大于2.5mm,图4.14。2,1、2.筒体同一断面上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之差 不应大于筒体内径的3,在托砖圈上 下200mm内。应为筒体内径的2 3、任意段节的周长允许偏差为筒体内径的。1,图4、14,2 1、筒体段端面偏差,4.筒体钢板和底座拼接钢板的焊缝对口错边量h 图4.14。2。2。当δ,10mm时。h。1.5mm 当δ,10mm时,h,2mm.图4、14,2、2、钢板的焊缝对口错边量,5 筒体顶板与支座板允许由几块钢板拼制而成,但焊缝应错开,焊缝错开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钢板厚度的15倍,支座板与承载构件接触面的焊缝和顶板与筒体接触面的焊缝应铲平或磨平.6。筒体对接纵向焊缝形成的棱角度E1或E2 用弦长L1不小于400mm的样板检查、图4,14.2。3。其最大值E1 0、1δ。1.且E1.2mm。E2 0。3δ,1。且E2.4mm 7,筒体母线的直线度偏差不应大于筒体高度的2 8,切向进出风口法兰面的平面度偏差不应大于3mm.a1.a2。4mm,L2。L3。3mm,图4,14.2 4,9、切向进出风口法兰面对筒体中心线的平行度偏差,当法兰面至筒体中心线的距离L4小于4m时不应大于3mm。当法兰面至筒体中心线的距离L4大于等于4m时不应大于4mm.图4,14.2。3、筒体对接纵向焊缝棱角度检查图4,14.2 4 切向进出风口法兰面的平面度。10,顶盖挂砖用的工字钢、下料后应进行校正,焊后相邻工字钢中心线的平行度偏差和工字钢断面中心线与顶盖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5mm.11,筒体内的托砖圈,焊后应平整。只允许上翘.其允许偏差为0、2。4,14 3。试组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所有零部件应检验合格.外购件,外协件应有合格证明文件.或由制造厂检验合格后再进行装配、2,旋风筒.焙烧炉和风管等可分段出厂 分段处的相关件应试组装 并应在试组装部位打上0、90。180 270、的对应母线标记,3.试组装后切向进出风口法兰面对筒体中心线的平行度偏差、当筒体长度L.4m时不应大于4mm、当L,4m时不应大于5mm。4,试组装后上、下法兰面的平行度偏差不应大于上,下法兰面距离h的0 6,上、下法兰对筒体中心线的同轴度偏差不应大于上、下法兰面距离h的0,6。5 旋风筒内筒.膨胀节内筒。各种阀板和撒料板应在该部件明显位置上打出耐热钢牌号的标记,4。14、4 涂漆防锈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2部分。涂装、JB.T 5000.12的有关规定。4,14,5,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前各零部件应进行检查 有变形时应进行矫正、并应按制造厂试组装的标记安装,2 两个旋风筒中心线 旋风筒与垂直风管中心线.旋风筒与焙烧炉中心线的平行度偏差不应大于5mm,距离允许偏差为,3mm,3.上 下连接两部件中心线.每级下料系统中的料管,膨胀节.翻板阀的中心线的同轴度偏差 不应大于3mm。4 膨胀节安装应核对气流方向和料流方向.安装中出现的误差不应以预拉的方法补偿,系统安装完毕后.应拆去预拉用的螺栓.5.翻板阀的阀板和分配箱的撒料板应灵活可靠。6,现场焊缝的部位应除锈。焊后应涂上两遍耐热防锈漆、产品全部安装后.应涂上两遍耐热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