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民用建筑5。1,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5 1。1 本条对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 功能。火灾危险性和扑救难易程度等进行了分类、以该分类为基础、本规范分别在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灭火设施等方面对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实现保障建筑消防安全与保证工程建设和提高投资效益的统一、1 对民用建筑进行分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将民用建筑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其中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建筑,宿舍建筑等,在防火方面,除住宅建筑外。其他类型居住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与公共建筑接近、其防火要求需按公共建筑的有关规定执行,因此.本规范将民用建筑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并进一步按照建筑高度分为高层民用建筑和单层,多层民用建筑。2.对于住宅建筑 本规范以27m作为区分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的标准,对于高层住宅建筑,以54m划分为一类和二类,该划分方式主要为了与原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 1995中按9层及18层的划分标准相一致 对于公共建筑、本规范以24m作为区分多层和高层公共建筑的标准.在高层建筑中将性质重要,火灾危险性大,疏散和扑救难度大的建筑定为一类.例如,将高层医疗建筑 高层老年人照料设施划为一类,主要考虑了建筑中有不少人员行动不便,疏散困难 建筑内发生火灾易致人员伤亡。本规范条文中的、老年人照料设施,是指现行行业标准,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 450.2018中床位总数,可容纳老年人总数.大于或等于20床,人,为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料服务的公共建筑 包括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和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其他专供老年人使用的 非集中照料的设施或场所,如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不属于老年人照料设施.本规范条文中的、老年人照料设施 包括3种形式 即独立建造的,与其他建筑组合建造的和设置在其他建筑内的老年人照料设施、本条表5,1.1中的,独立建造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包括与其他建筑贴邻建造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对于与其他建筑上下组合建造或设置在其他建筑内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其防火设计要求应根据该建筑的主要用途确定其建筑分类。其他专供老年人使用的.非集中照料的设施或场所。其防火设计要求按本规范有关公共建筑的规定确定。对于非住宅类老年人居住建筑,按本规范有关老年人照料设施的规定确定,表中 一类.第2项中的 其他多种功能组合,指公共建筑中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公共使用功能、不包括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建造的情况 比如,住宅建筑的下部设置商业服务网点时.该建筑仍为住宅建筑、住宅建筑下部设置有商业或其他功能的裙房时、该建筑不同部分的防火设计可按本规范第5 4 10条的规定进行,条文中,建筑高度24m以上部分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000m2 的,建筑高度24m以上部分任一楼层 是指该层楼板的标高大于24m。3,本条中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在实际工程中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可能存在单层和多层组合建造的情况,难以确定是按单。多层建筑还是高层建筑进行防火设计 在防火设计时要根据建筑各使用功能的层数和建筑高度综合确定.如某体育馆建筑主体为单层,建筑高度30,6m,座位区下部设置4层辅助用房、第四层顶板标高22,7m 该体育馆可不按高层建筑进行防火设计、4,由于实际建筑的功能和用途千差万别、称呼也多种多样,在实际工作中 对于未明确列入表5.1.1中的建筑 可以比照其功能和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类,5、由于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是一个整体 为保证安全,除规范对裙房另有规定外.裙房的防火设计要求应与高层建筑主体的一致、如高层建筑主体的耐火等级为一级时.裙房的耐火等级也不应低于一级、防火分区划分,消防设施设置等也要与高层建筑主体一致等。表5。1、1注3,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是指 当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采用防火墙分隔时 可以按本规范第5,3。1条,第5,5、12条的规定确定裙房的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要求等,宿舍.公寓不同于住宅建筑、其防火设计要按照公共建筑的要求确定.具体设计时 要根据建筑的实际用途来确定其是按照本规范有关公共建筑的一般要求,还是按照有关旅馆建筑的要求进行防火设计,比如.用作宿舍的学生公寓或职工公寓,就可以按照公共建筑的一般要求确定其防火设计要求,而酒店式公寓的用途及其火灾危险性与旅馆建筑类似,其防火要求就需要根据本规范有关旅馆建筑的要求确定,5。1。2、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级是为了便于根据建筑自身结构的防火性能来确定该建筑的其他防火要求、相反,根据这个分级及其对应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也可以用于确定既有建筑的耐火等级,1,据统计。我国住宅建筑在全部建筑中所占比例较高。住宅内的火灾荷载及引发火灾的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并呈增加趋势.住宅建筑的公共消防设施管理比较困难。如能将火灾控制在住宅建筑中的套内 则可有效减少火灾的危害和损失,因此,本规范在适当提高住宅建筑的套与套之间或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防火分隔性能基础上 确定了建筑内的消防设施配置等其他相关设防要求、表5.1.2有关住宅建筑单元之间和套之间墙体的耐火极限的规定,是在房间隔墙耐火极限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到重要设备间隔墙的耐火极限。2.建筑整体的耐火性能是保证建筑结构在火灾时不发生较大破坏的根本。而单一建筑结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是确定建筑整体耐火性能的基础,故表5,1、2规定了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3,表5。1、2中有关构件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规定是对构件耐火性能的基本要求。建筑的形式多样、功能不一,火灾荷载及其分布与火灾类型等在不同的建筑中均有较大差异、对此,本章有关条款作了一定调整。但仍不一定能完全满足某些特殊建筑的设计要求。因此 对一些特殊建筑.还需根据建筑的空间高度 室内的火灾荷载和火灾类型,结构承载情况和室内外灭火设施设置等,经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论证后确定。4,表5。1,2中的注2主要为与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有关三、四级耐火等级住宅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的规定协调、根据注2的规定,按照本规范和、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进行防火设计均可、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规定,四级耐火等级的住宅建筑允许建造3层 三级耐火等级的住宅建筑允许建造9层,但其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比本规范的相应耐火等级的要求有所提高,5,1.3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本条规定了一些性质重要 火灾扑救难度大,火灾危险性大的民用建筑的最低耐火等级要求.1。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发生火灾后、热量不易散失、温度高 烟雾大,燃烧时间长、疏散和扑救难度大、故对其耐火等级要求高 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发生火灾.疏散和扑救都很困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因此,要求达到一级耐火等级 本条及本规范所指、地下 半地下建筑,包括附建在建筑中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和单独建造的地下、半地下建筑、2.重要公共建筑对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生产活动以及居民的正常生活有重大影响.需尽量减小火灾对建筑结构的危害,以便灾后尽快恢复使用功能。故规定重要公共建筑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5,1,3A.新增条文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老年人照料设施中的大部分人员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要求老年人照料设施具有较高的耐火等级 有利于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但考虑到我国各地实际和利用既有建筑改造等情况,当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要根据本规范第5。3,1A条的要求控制其建筑总层数、5 1,4,本条为强制性条文、近年来,高层民用建筑在我国呈快速发展之势.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越来越多.火灾也呈多发态势。火灾后果严重 各国对高层建筑的防火要求不同、建筑高度分段也不同.如我国规范按24m、32m,50m,100m和250m 新加坡规范按24m和60m.英国规范按18m,30m和60m,美国规范按23m.37m.49m和128m等分别进行规定。构件耐火性能,安全疏散和消防救援等均与建筑高度有关,对于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其主要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对比情况见表15。从表15可以看出。我国规范中有关柱,梁,承重墙等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与其他国家的规定比较接近,但楼板的耐火极限相对偏低 由于此类高层建筑火灾的扑救难度巨大.火灾延续时间可能较长,为保证超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将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从1,50h提高到2、00h、表15。各国对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主要承重构件耐火极限的要求.h。上人屋面的耐火极限除应考虑其整体性外、还应考虑应急避难人员在屋面上停留时的实际需要。对于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上人屋面板.耐火极限应与相应耐火等级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一致、5,1.5,对于屋顶要求一 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板采用不燃材料 以防止火灾蔓延 考虑到防水层材料本身的性能和安全要求.结合防水层。保温层的构造情况、对防水层的燃烧性能及防火保护做法作了规定、有关说明见本规范第3,2,16条条文说明.5.1.6 为使一些新材料。新型建筑构件能得到推广应用,同时又能不降低建筑的整体防火性能 保障人员疏散安全和控制火灾蔓延 本条规定当降低房间隔墙的燃烧性能要求时。耐火极限应相应提高,设计应注意尽量采用发烟量低,烟气毒性低的材料,对于人员密集场所以及重要的公共建筑,需严格控制使用。5。1、7,本条对民用建筑内采用金属夹芯板的芯材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作了规定 有关说明见本规范第3,2,17条的条文说明、5.1。8、本条规定主要为防止吊顶因受火作用塌落而影响人员疏散、同时避免火灾通过吊顶蔓延,5,1.9。对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其节点缝隙和明露钢支承构件部位一般是构件的防火薄弱环节、容易被忽视.而这些部位却是保证结构整体承载力的关键部位.要求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在经过防火保护处理后,该节点的耐火极限要不低于本章对该节点部位连接构件中要求耐火极限最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