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术语.符号2 1、术。语2 1。1、明确了高层建筑的含义。确定了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的划分标准 建筑的高度.体积和占地面积等直接影响到建筑内的人员疏散,灭火救援的难易程度和火灾的后果,本规范在确定高层及单,多层建筑的高度划分标准时。既考虑到上述因素和实际工程情况、也与现行国家标准保持一致 本规范以建筑高度为27m作为划分单。多层住宅建筑与高层住宅建筑的标准.便于对不同建筑高度的住宅建筑区别对待、有利于处理好消防安全和消防投入的关系.对于除住宅外的其他民用建筑。包括宿舍。公寓 公共建筑,以及厂房 仓库等工业建筑、高层与单、多层建筑的划分标准是24m,但对于有些单层建筑,如体育馆 高大的单层厂房等、由于具有相对方便的疏散和扑救条件.虽建筑高度大于24m,仍不划分为高层建筑,有关建筑高度的确定方法、本规范附录A作了详细规定.涉及本规范有关建筑高度的计算 应按照该附录的规定进行,2.1。2,裙房的特点是其结构与高层建筑主体直接相连,作为高层建筑主体的附属建筑而构成同一座建筑。为便于规定,本规范规定裙房为建筑中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24m且位于与其相连的高层建筑主体对地面的正投影之外的这部分建筑、其他情况的高层建筑的附属建筑、不能按裙房考虑 2,1.3,对于重要公共建筑.不同地区的情况不尽相同,难以定量规定 本条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多年的火灾情况.从发生火灾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作了定性规定,一般包括党政机关办公楼。人员密集的大型公共建筑或集会场所 较大规模的中小学校教学楼,宿舍楼,重要的通信,调度和指挥建筑.广播电视建筑.医院等以及城市集中供水设施 主要的电力设施等涉及城市或区域生命线的支持性建筑或工程,2、1.4.本条术语解释中的,建筑面积,是指设置在住宅建筑首层或一层及二层,且相互完全分隔后的每个小型商业用房的总建筑面积,比如、一个上 下两层室内直接相通的商业服务网点,该.建筑面积。为该商业服务网点一层和二层商业用房的建筑面积之和,商业服务网点包括百货店 副食店.粮店,邮政所 储蓄所,理发店,洗衣店 药店。洗车店.餐饮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2 1、8.本条术语解释中将民用建筑内的灶具、电磁炉等与其他室内外外露火焰或赤热表面区别对待.主要是因其使用时间相对集中,短暂.并具有间隔性、同时又易于封闭或切断,2,1。10。本条术语解释中的。标准耐火试验条件。是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耐火试验条件.对于升温条件 不同使用性质和功能的建筑,火灾类型可能不同,因而在建筑构配件的标准耐火性能测定过程中、受火条件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的火灾类型确定不同标准的升温条件.目前,我国对于以纤维类火灾为主的建筑构件耐火试验主要参照ISO。834标准规定的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试验 对于石油化工建筑、通行大型车辆的隧道等以烃类为主的场所,结构的耐火极限需采用碳氢时间。温度曲线等相适应的升温曲线进行试验测定。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判定标准也不一样,比如非承重墙体、其耐火极限测定主要考察该墙体在试验条件下的完整性能和隔热性能。而柱的耐火极限测定则主要考察其在试验条件下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能 因此、对于不同的建筑结构或构、配件 耐火极限的判定标准和所代表的含义也不完全一致,详见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系列GB,T、9978。1,GB、T.9978,9 2,1,14,本条术语解释中的,室内安全区域,包括符合规范规定的避难层,避难走道等,室外安全区域 包括室外地面.符合疏散要求并具有直接到达地面设施的上人屋面,平台以及符合本规范第6 6、4条要求的天桥、连廊等。尽管本规范将避难走道视为室内安全区.但其安全性能仍有别于室外地面。因此设计的安全出口要直接通向室外,尽量避免通过避难走道再疏散到室外地面,2,1。18,本条术语解释中的、规定的试验条件,为按照现行国家有关闪点测试方法标准,如现行国家标准 闪点的测定,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 GB、T,261等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条件,2。1。19,可燃蒸气和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为可燃蒸气或可燃气体与其和空气混合气体的体积百分比、2、1,20.对于沸溢性油品,不仅油品要具有一定含水率、且必须具有热波作用、才能使油品液面燃烧产生的热量从液面逐渐向液下传递 当液下的温度高于100。时,热量传递过程中遇油品所含水后便可引起水的汽化.使水的体积膨胀、从而引起油品沸溢 常见的沸溢性油品有原油,渣油和重油等,2,1,21,防火间距是不同建筑间的空间间隔.既是防止火灾在建筑之间发生蔓延的间隔,也是保证灭火救援行动既方便又安全的空间,有关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见本规范附录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