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D 油罐抗震设计,本附录在原规范附录D的基础上进行了局部调整和补充.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油罐属于乙类建筑 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对于油罐、地震作用的破坏性往往首先表现为罐壁下部出现象足。轴压失稳、这是罐壁下部进入非弹性状态的表现 当局部变形超过一定限度时 就会引发焊缝开裂,从而导致油品外泄 一旦着火、就会酿成灾难性事故,因此。本规范采用的抗震设计准则.首先是不允许油罐在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下罐壁进入非弹性状态 因为罐壁一旦出现象足、即使没有引发焊缝开裂 事后也难以修复 只能将出现象足的这圈罐壁板替换成较厚的钢板 而且还可能涉及罐底边缘板,如果在油罐设计时就限制了非弹性状态的出现、这不但是安全的.而且是经济的、采用本油罐抗震设计方法 分别对几次大地震中的几十台油罐在地震作用下的罐壁稳定性进行了验算。验算结果与实际震害情况符合得较好、D,2。设计准则D 2。1 在地震力作用下、油罐破坏形态主要表现为罐壁下部出现象足 因此,抗震设计的重点是防止罐壁发生轴压失稳 D 2,3.国外曾发生过在地震时浮动顶与固定顶发生撞击,罐顶附件脱落 从而引发严重的次生灾害的实例,因此抗震设计时应满足本条要求。D。2,4.浮顶导向管和量油管如果在地震时卡住,会导致导向管拉弯。顶支架严重变形或拉脱。从而导致浮顶倾斜。受力不均,甚至发生浮顶结构的破坏。因此设计时应根据储液晃动波高及相应的结构尺寸来推算导向管与钢盖板之间的允许最小间隙、采用合理的构造能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 D、2。5,本条是新增内容。原规范中没有锚固方面的内容。本规范参照API,650附录E的规定补充了这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