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内浮顶9,1,一般规定9.1,1、本章规定适用于敞口隔舱式内浮顶、单盘式内浮顶 双盘式内浮顶,浮筒式内浮顶,9 1、2,内浮顶在全行程上应能无阻碍地正常运行 在升降和静止时应处于水平漂浮状态、9.1 3,内浮顶及其附件所选用的材料应与内存储液相适应、9,1.4.内浮顶外边缘板.浮顶支柱及浮顶上的所有开口接管应至少高出液面150mm。9、1,5.内浮顶上的所有金属件均应互相电气连通、并通过罐壁与罐外部接地件相连,静电导出线通过环形密封区与罐壁相连时,不得少于4组。静电导出线与固定顶相连时,不得少于2组,且应均匀分布,静电导线应采用不小于25mm2的软铜电缆线,但对于装配式内浮顶油罐,可采用不小于5mm2的整根不锈钢钢丝绳.选择导线时应考虑强度、挠性。电阻,耐腐蚀性,连接的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9、1 6.在支撑状态和漂浮状态下,内浮顶上任何部位均应能承受在0,1m2范围内不小于2,2kN的集中活荷载 对于直径小于10m的内浮顶 可根据操作工况适当减小。9.1,7 进行浮力计算时 设计储液密度应按本规范第8,1,6条的规定选取。9 1 8。内浮顶的设计浮力不应小于自重的2倍 9、1 9、支柱 导向装置等穿过内浮顶时、应加设密封。9.1,10,需要排液时。内浮顶上应设置排液装置。9.1,11,除腐蚀裕量外 内浮顶最小名义厚度应符合表9、1.11的规定、9。1,12 内浮顶元件的连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内浮顶的连接可采用焊接.螺栓连接或铆接,2,不同材质元件之间的焊接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3。浮顶上与储液气或储液连通的所有缝隙均应采用焊接,螺栓连接或铆接等方式进行有效密封,并应检验其严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