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地震作用D,3,1,计算地震作用时、油罐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建罐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 油罐基本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并应按图D。3,1采用.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应按表D,3,1 1采用,特征周期Tg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D 3.1.2采用 抗震设防烈度及设计地震分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的规定。场地类别应按业主提供的书面资料确定,α,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ma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η1、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r、曲线下降段衰减指数,Tg,特征周期 η2,阻尼调整系数.T,油罐自振周期D 3.2.油罐地震影响系数α曲线,图D、3,1,的阻尼调整和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r一一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ξ,油罐的阻尼比 应按实测取值。当无实测值时,应取0,05.储液晃动时阻尼比应取0、005 2,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T。s、小于或等于6,0s时,应按下式计算、2,当T,s,大于6,0s时、应按下式计算、式中、η1,一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小于0时.应取0.r,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 η2,阻尼调整系数、应按式,D 3、2。4 计算确定,ξ、油罐的阻尼比、应按实测取值,当无实测值时、应取0、05、储液晃动时阻尼比应取0。005.3。阻尼调整系数应按下式确定、式中,η2 阻尼调整系数.小于0.55时,应取0、55、ξ.油罐的阻尼比.应按实测取值。当无实测值时,应取0,05 储液晃动时阻尼比应取0 005,D,3,3 当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计算值小于0,05η2αmax时。应取0 05η2αmaxD,3.4。当计算罐壁底部水平地震剪力及弯矩时、T采用罐液耦联振动基本周期Tc、当计算罐内液面晃动液高时、T采用储液晃动基本周期Tw.D,3,5.油罐的罐液耦联振动基本周期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Tc、罐液耦联振动基本周期。s,R。油罐内半径 m。δ1、3。罐壁距底板1。3高度处的计算厚度、m.Hw,设计液位高度.m Kc,耦联振动周期系数,根据D、Hw值由表D、3。5查取,中间值采用插入法计算,D、3。6。储液晃动基本周期应按下式计算。式中、Tw.储液晃动基本周期,s,Ks,晃动周期系数.根据D、H由表D,3。6查取,中间值采用插入法计算、D 油罐内径、m,D.3、7,罐壁底部水平地震剪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Q0 在水平地震作用下 罐壁底部的水平剪力。MN Cz。综合影响系数。取0。4,α。地震影响系数.根据T值 反应谱特征周期Tg及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应按本规范图D 3 1采用,对于最大储存容量小于10000m3的油罐,可取α,η2αmax.Y1.罐体影响系数,取1、10,g 重力加速度 取9,81m、s2、m.产生地震作用的储液等效质量 kg.m1.油罐储液总质量。kg Fr。动液系数 由D,Hw值应按表D。3.7选取、中间值用插入法计算 D 3,8。罐壁底部的地震弯矩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M1一一总水平地震作用在油罐底部所产生的地震弯矩。MN,m、Q0、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罐壁底部的水平剪力 MN Hw。设计液位高度 m、D。3,9 水平地震作用下、罐内液面晃动波高应按下式计算,式中.hv、液面晃动波高,m η.罐型系数。浮顶和内浮顶油罐应取0 85、固定顶油罐应取1,0、α、地震影响系数.根据液体晃动基本周期Tw及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应按图D 3.1确定。R.油罐内半径 m,D,3,10、导向用管与导向用套管上的盖板间的允许最小间隙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F一一允许最小间隙,m.R、油罐内半径 m,hv,液面晃动波高.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