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地下水水量评价9,1、一般规定9,1 3,9、1。4 本次修订对地下水资源分类未作改动.仍采用补给量,储存量和允许开采量的分类方法。此分类方法突出了补给量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重要性、地下水水量的评价.最终是提出允许开采量值。并论证其补给保证程度.因为在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开采可认为是人为排泄。运动过程中,补给是起着主导作用的、径流是补给的运动形式、排泄来源于补给.无补给的排泄.地下水终究会枯竭或滞流、其径流也就不复存在,勘察区地下水水量的评价是多因素综合评价的结果。一般应根据需水量、勘察阶段.开采方案等要求和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考虑地下水补给量的补给和储存量的调节,最终确定出允许开采量,所以.对于储存量不一定每个工程都要计算、只有在补给量不足时 才应计算储存量,并论证其动用后的可恢复性 以发挥其调节作用 虽然储存量愈大.调节能力也愈强、但究竟能动用多少、仍是由补给量的补偿能力决定的.汲取超过年补给量补偿能力的开采量,则按此量建设的水源地不能成为稳定的开采水源,另外 应突出预计开采条件下的补给增量和排泄减量、9、1、5 计算和评价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诸多方法,均涉及到计算时间的选择,例如,采用水均衡法时。涉及到均衡期、采用数值模拟进行地下水预报时、涉及到预报期 又如当利用泉或暗河作为供水水源时.规范第9。4、8,9 4,10条规定采用泉衰减方程法、泉流量频率曲线法。暗河流量频率曲线法.地下径流模数法 暗河断面截流法等水文分析方法时、也涉及到计算时间的选择,毋庸置疑、计算和评价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时、其精度与计算时段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原规范对计算时段如何合理选择未予规定,所以本次修订时 在水量计算的.一般规定.中增补了本条文,并分三款对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计算时段作了规定,现具体说明于下,1.采用,多年平均.作为计算时段,目前实际工作中大致有如下三种方法、一是采用平水年,P。50.的丰、平、枯水季作为计算时段 二是采用勘察年份的前几年 如取前5年或7年 三是采用典型年组合.如取丰。P,25、平、P 50,枯,P 75 水三年作为计算时段、如农田供水,实际工作中常应用后两种。2.采用需水保证率年份作为计算时段 这是在不考虑储存量或储存量小.其调节能力有限时而常用的方法、如以岩溶泉作供水水源时,以其流量频率曲线为依据、按需水保证率.P。95.或97、要求直接进行评价 又如仅具有当年调节能力的孔隙潜水水源地,采用需水保证率年份的丰。平.枯水季作为计算时段,3 采用连续枯水年组或设计枯水年组作计算时段。这是目前电力系统在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常用的方法,此类水源地地下水补给主要有大气降水,上游的地表径流及开采条件下的河水补给量、由于水源地面积小 前两项补给量有限,因此河水补给量往往占允许开采量的70。80、所以合理确定河水补给量是正确评价可采资源的依据、为此、须在地表径流丰水年组与枯水年组多年交替出现的变化规律中,选取对供水最不利的连续枯水年组作为计算时段,具体方法是 设已知河流年径流量的递减系列Q1.Q2,Q3 Qn。其总项数为n,每项在序列中的序号为m.用数学期望公式P。100计算各项的经验频率,然后以各年河流年径流量的经验频率为纵坐标,以年序为横坐标.绘制该经验频率过程线。在P。50、以下过程线所包围的面积最大者为最不利的枯水时段 至于设计枯水年组.则是由连续枯水年频率组合起来的。即是由实测资料系列分析出来的。而不是人为拟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