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地下水动态观测7,0,1 地下水动态观测线。孔的布置。应能控制勘察区或水源地开采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动态,根据不同的观测目的 观测孔.线的布置宜分别符合下列要求,1.查明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时.可分层布置观测孔.2、需要获得边界地下水动态资料时,观测孔宜在边界有代表性的地段布置,3。查明污染源对水源地地下水的影响时、观测孔宜在连接污染源和水源地的方向上布置,4、查明咸水与淡水分界面的动态特征,包括海水入侵。时.观测线宜垂直分界面布置。5。需要获得用于计算地下水径流量的水位动态资料时。观测线宜垂直和平行计算断面布置.6,需要获得用于计算地区降水人渗系数的水位动态资料时 观测孔宜在有代表性的不同地段布置,7.查明地下水与地表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时、观测线宜垂直地表水体的岸边线布置 8,查明水源地在开采过程中下降漏斗的发展情况时,宜通过漏斗中心布置相互垂直的两条观测线 9,查明两个水源地的相互影响或附近矿区排水对水源地的影响时,观测孔宜在连接两个开采漏斗中心的方向上布置,10.为满足数值法计算要求、观测孔的布置应保证对计算区各分区参数的控制。7、0 2。地下水动态观测点 宜利用已有的勘探孔.水井和泉。7,0。3、地下水动态观测孔过滤器的结构和类型,可按本规范第5,3、1,5 3、5条抽水试验观测孔的有关规定执行,7、0 4、地下水动态观测孔的过滤器,应下至所需观测的含水层最低水位以下2,5m,其管口应高出地面0、5 1m、孔口应设置保护装置.在孔口地面应采取防渗措施、分层观测的观测孔应分层止水.观测孔的洗井应符合本规范第5,4,1条的要求。7.0,5 观测井.孔的出水量、水位,水温,气温和泉的流量、宜每隔5。10d观测一次.当其变化剧烈时应增加观测次数、各观测点的观测,应定时进行。计算降水人渗系数所需的水位的观测时间。应根据计算的具体要求确定。7.0,6,水质分析和细菌检验用的水样,宜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各取,次.在污染地区应增加取样次数 采取水样前宜进行抽、掏,水洗井。孔。7,0,7 查明咸水与淡水分界面时.宜每月取水样一次 作单项离子分析,7、0,8 查明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时.应在观测地下水动态的同时.观测有关地表水的动态,7,0,9,地下水动态观测期间。应系统掌握有关的气象和水文资料,7,0,10,地下水动态观测,应在勘察期间尽早进行.观测的持续时间.详查阶段不宜少于一个枯水季节,勘探阶段不宜少于一个水文年、开采阶段应进行长期观测,7、0、11、观测孔如有淤塞.反应不灵敏和孔口有变动时,应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