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抽水试验6 1,一般规定6,1 1,抽水孔的布置.应根据勘察阶段、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等因素确定 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详查阶段 在可能富水的地段均宜布置抽水孔 2,勘探阶段、在含水层 带、富水性较好和拟建取水构筑物的地段均宜布置抽水孔 6.1,2,抽水孔占勘探孔 不包括观测孔 总数的百分比.宜不少于表6 1、2的规定。6,1.3、在松散含水层中,可用放射性同位素稀释法或示踪法测定地下水的流向,实际流速和渗透速度等,了解地下水的运动状态。6.1,4 抽水试验观测孔的布置、应根据试验目的和计算公式的要求确定 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以抽水孔为原点,宜布置1。2条观测线,2,1条观测线时、宜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2条观测线时、其中。条宜平行地下水流向布置,3 每条观测线上的观测孔宜为3个、4、距抽水孔近的第一个观测孔,应避开三维流的影响。其距离不宜小于含水层的厚度,最远的观测孔距第一个观测孔的距离不宜太远。并应保证各观测孔内有一定水位下降值,5 各观测孔的过滤器长度宜相等、并安置在同一含水层和同一深度,6。1,5。对富水性强的大厚度含水层、需要划分几个试验段进行抽水时.试验段的长度可采用20、30m.6 1、6,对多层含水层 需分层研究时,应进行分层、段,抽水试验,6.1、7。采用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时。宜进行一次大流量。大降深的群孔抽水试验,并应以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为主,6,1、8,抽水试验前和抽水试验时,必须同步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点 包括附近的水井.泉和其他水点 的自然水位和动水位.如自然水位的日动态变化很大时、应掌握其变化规律。抽水试验停止后.必须按本规范第6、3。3条的要求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的恢复水位,抽水试验结束后,应检查孔内沉淀情况 必要时 应进行处理 6 1.9,抽水试验时 应防止抽出的水在抽水影响范围内回渗到含水层中.6,1,10。水质分析和细菌检验的水样,宜在抽水试验结束前采取.其件数和数量应根据用水目的和分析要求确定。6、1,11 水位的观测。在同一试验中应采用同一方法和工具 抽水孔的水位测量应读数到厘米,观测孔的水位测量应读数到毫米。6。1,12、出水量的测量,采用堰箱或孔板流量计时、水位测量应读数到毫米,采用容积法时,量桶充满水所需的时间不宜少于15s 应读数到0,1s.采用水表时、应读数到0,1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