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崩,塌6.3,1、在山区选择厂址和考虑总平面图时应查明是否存在崩塌。并对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 提出防治方案的建议 崩塌勘察一般在选择厂址或初步勘察阶段进行 6。3、2,崩塌勘察的主要方法是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着重分析研究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这些条件包括、1,地形条件.斜坡高陡是形成崩塌的必要条件.规模较大的崩塌、一般产生在高度大于30m、坡度大于45 的陡峻斜坡上,而斜坡的外部形状、对崩塌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在上陡下缓的凸坡和凹凸不平的陡坡上易发生崩塌,2。岩性条件、坚硬岩石具有较大的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能形成陡峻的斜坡,当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时易产生崩塌、软硬岩石互层,由于风化差异 形成锯齿状坡面、当岩层上硬下软时 上陡下缓或上凸下凹的坡面亦易产生崩塌,3、构造条件。岩层的各种结构面,包括层面.裂隙面、断层面等都是抗剪性较低的,对边坡稳定不利的软弱结构面,当这些不利结构面倾向临空面时.被切割的不稳定岩块易沿结构面发生崩塌 4 其他条件 如昼夜温差变化,暴雨,地震,不合理的采矿或开挖边坡、都能促使岩体产生崩塌,崩塌勘察的任务就是要从上述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着手,分析产生崩塌的可能性及其类型.规模,范围、提出防治方案的建议、预测发展趋势,为评价场地建设的适宜性提供依据 6,3,3,危岩的监测可在岩体裂隙主要部位设置伸缩仪、记录其水平位移量和垂直位移量、必要时可在伸缩仪上连接警报器.当位移量达到一定值或位移突然增大时.即可发出警报,6,3 4.崩塌区的岩土工程评价应在查明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圈出可能产生崩塌的范围和危险区,根据崩塌区的规模。一旦破坏的后果严重性和治理条件。评价作为工程场地的适宜性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方案的建议、崩塌的规模和破坏后治理难度是难以用数字定量划分的、它与工程的性质也有关系,本规范未给出定量标准.勘察时可根据崩塌可能对工程产生的破坏程度确定其建设适宜性,崩塌体的形成机理各异,条件各不相同、目前难以对崩塌稳定性的定量分析进行规定,因此崩塌的评价以定性分析为主、其治理以各种清除,支挡.拦截等措施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