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土方施工8。1,一般规定8,1、1,基坑开挖前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主要是为了达到基坑安全,保护环境和方便施工的目的 基坑开挖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工程概况和特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周围环境、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平面布置及场内交通组织,挖土机械选型、挖土工况,挖土方法,降排水措施,季节性施工措施.支护变形控制和环境保护措施 监测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等.施工方案应按照相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土方的平衡与调配是土方工程施工的重要工作 一般先由设计单位提出基本平衡数据,再由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平衡计算.若工程量较大,施工中还应进行多次平衡调整,在平衡计算中应综合考虑土的松散性、压缩率。沉陷量等影响土方量变化的因素。为达到文明施工,资源节约利用的目的。土方工程施工线路,弃土地点等应事先确定、8.1.2,若场地较大 可在场地中设置集水井 并通过水泵进行强排水,8,1。3,若机械设备需直接进入基坑进行施工作业,其入坑坡道除了考虑本身的稳定性外 还应考虑机械设备的外形尺寸及爬坡能力.若坡道遇支护结构,或坡道区域土质较差。应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 目前的基坑规模越来越大 而施工场地越来越小.施工栈桥的应用日益广泛,施工栈桥可提高土方开挖效率。还可在基础结构施工阶段作为材料临时堆放场地。也可作为起重作业和混凝土浇筑的作业点,施工栈桥应根据周边场地条件、基坑形状,支撑布置 施工设备和施工方法等进行专门设计。8,1。4.基坑开挖期间可能会出现相邻区域有其他工程项目在同时施工的情况.有时相邻工程的距离很近.甚至有共用围护结构的情况,若围护设计对相邻工程的具体情况缺乏足够的认识.设计时没有考虑可能发生的最不利工况,极易产生施工风险.所以在相邻工程同时施工时,应在相互了解施工工况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论证或协调,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合理确定并不断优化围护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8,1,5,场地边角土方 边坡修整等应采用人工方式挖除。主要是为了防止机械超挖和机械扰动土体,为减少基坑暴露时间 开挖至坑底标高后,垫层应及时进行施工、一般坑底有200m2的面积即可浇筑垫层。若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或基坑变形过大 也可根据设计要求设置加强垫层,8、1。7 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合理确定每个开挖空间的大小,开挖空间相对的位置关系、开挖空间的先后顺序 严格控制每个开挖步骤的时间,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是控制基坑变形和保护周边环境的有效手段.基坑土方开挖在深度范围内进行合理分层.在平面上进行合理分块,并确定各分块开挖的先后顺序,可充分利用未开挖部分土体的抵抗能力.有效控制土体位移、以达到减缓基坑变形,保护周边环境的目的,同时基坑周边 施工栈桥,放坡平台,挖方边坡坡顶的施工荷载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土方宜及时外运。不应在邻近的建 构。筑物及基坑周边影响范围内堆放。为避免机械挖土过程中的工程桩位移现象.应采取控制分层厚度,稳定开挖面临时边坡等措施,挖土机械不得直接在工程桩顶部行走。若工程桩较密或现场条件限制而无法避让的、桩顶应采取覆土并铺设路基箱等保护措施,挖土机械应避免碰撞工程桩 支撑立柱。支撑,围护墙。降水井管,监测点等。8,1.9,坑底以上200mm 300mm土方采用人工修底,放坡开挖基坑的边坡采用人工修坡、主要是为了防止机械超挖和土体受到扰动 8、1、10 基坑开挖阶段的信息化施工和动态控制方法既是检验设计和施工合理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动态指导设计和施工的有效方法。通过信息化施工技术的运用,可及时了解基坑开挖阶段的各种变化,及时比较勘察,设计所预期的状态与监测结果的差别,对原设计成果和施工方案进行评价,预测下阶段基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新行为,新动态.为施工期间进行设计优化和合理组织施工提供可靠的信息,对围护设计和基坑开挖方案提出针对性的调整或优化.将问题抑制在萌芽状态。以确保基坑工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