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干作业成孔灌注桩5、9,2 机械干作业施工前。应充分了解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机械干作业成孔时,应埋设孔口护筒。防止孔口土方及孔口坍塌及积土回落孔内.并满足遇上层滞水或雨季的施工要求、成孔后,尽快验孔和浇筑成桩,未浇筑混凝土前 应防止人或车辆在孔口盖板上行走。5 9。3 人工挖土成孔后应进行混凝土护壁,护壁起支护与防水双重作用,厚度宜为80mm 150mm。上下壁搭接50mm 75mm、护壁分为外齿式和内齿式两种 护壁通常采用素混凝土、但当桩径,桩长较大。或土质较差 有渗水时应在护壁中配筋 上下护壁的主筋应搭接,每段高度决定于土壁直立状态的能力,以0.5m、1,0m为一施工段、护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便可拆除模板 再开挖下一段土方 然后继续支模灌注混凝土 如此循环,直至挖至设计要求的深度 5,9,4、桩净距小于2,5m时 应采用间隔开挖和间隔灌注 施工时应跳挖,并保证最小的施工净距5、0m.这是经验教训的总结.考虑安全施工的需要 还应保证人工挖孔桩的孔径不小于1200mm 人工挖孔桩挖孔深度不大于30m.人工挖孔灌注桩适用于无地下水或地下水较少或含砂量少的黏土、粉质黏土或岩层,人工挖孔灌注桩是用人工挖土成孔,浇筑混凝土成桩,挖孔扩底灌注桩是在挖孔灌注桩的基础上。扩大桩底尺寸而成。这类桩由于受力性能可靠、不需大型机具设备。施工操作工艺简单。在各地应用较为普遍,已成为大直径灌注桩施工的一种主要工艺方式,挖孔及挖孔扩底灌注桩的特点是.施工机具简单.施工工艺操作简便.占场地小 设备费用省,工程造价低 施工无振动。无噪声 无环境污染,可多桩同时进行,施工速度快,但成桩工艺存在劳动强度较大,单桩施工速度较慢,安全性差。对周围建筑物影响大等问题,挖孔及挖孔扩底灌注桩可用于高层建筑 公用建筑。水工结构,对地下水位较高,涌水量大,未经截水处理的透水地层不应采用,淤泥。淤泥质土层也不宜采用,挖孔灌注桩的施工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定位放线、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模浇筑第一节混凝土护壁 在护壁上二次定位、安装活动井盖、垂直运输架。起重电动葫芦或卷扬机、活底吊土桶。排水、通风。照明设置 第二节桩身挖土。清理周边孔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拆上节模板。支第二节模板、浇筑第二节混凝土护壁。重复第二节挖土 支模,浇筑混凝土护壁工序,循环作业至设计深度。检查持力层后进行扩底。清理虚土,排除积水、检查尺寸和持力层,吊放钢筋笼就位。浇筑桩身混凝土.遇有局部或厚度不大于1、5m的流动性淤泥或可能出现涌土、流砂时 每节护壁高度应减小到300mm,500mm。并随挖.随验.随灌混凝土。同时也可采用钢护筒或有效的降水措施、以及在混凝土中添加速凝剂 待穿过松软土层和流砂层后.再按一般的方法边挖边灌注混凝土护壁。继续开挖桩孔。开挖遇到流砂现象严重的桩孔时.先将附近无流砂的桩孔挖深。使其起到集水井作用,集水井选在地下水流的上方、少量渗水时,应在桩孔内设置集水坑、当渗水量过大时.应采取场地截水,降水或水下灌注混凝土等有效措施。桩孔内排水时、应注意地下水位变化。严禁在桩孔中边抽水边开挖边灌注混凝土,包括相邻桩的灌注、当地下水渗出较快或雨水流入 抽排水不及时、会出现积水,开挖过程中孔底要挖集水坑、及时下泵抽水。如有少量积水.浇筑混凝土时可在首盘采用半干硬性的,大量积水一时有排除困难的情况下、则应用导管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方法 确保施工质量,5、9 6.同一段内挖土次序先中间后周边、模板高度取决于开挖土方施工段的高度、宜为1m,由4块或8块活动钢模板组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