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源 更多>
  • 核电厂取排水隧洞结构设计规范 NB/T 20389-2016
  • 地下工程盖挖法施工规程[附条文说明] JGJ/T 364-2016
  • 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JGJ 337-2015
  •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1004-2015
  •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JGJ/T 10-2011
  • 水利泵站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51033-2014
  •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JGJ 387-2017
  • 悬挂式竖井施工规程[附条文说明] JGJ/T 370-2015
  • 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YB 9238-1992
  • 铸钢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JGJ/T 395-2017
5、5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5、5 1 预制场地应平整 坚实、无积水.5.5、2,预制桩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和,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JC,934等的规定 5,5.3。混凝土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方可起吊、达到100。后方可运输,5,5 4 重叠法制作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与邻桩及底模之间的接触面应采取隔离措施.2.上层桩或邻桩的浇筑 应在下层桩或邻桩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30 以上时,方可进行、3,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叠制的层数,4 混凝土应由桩顶向桩尖连续浇筑、桩的表面应平整,密实、5 5 5、混凝土预制桩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 5,5的规定 表5,5。5,混凝土预制桩制作允许偏差,注,L为桩长 5,5。6,单节桩采用两支点法起吊时.两吊点位置距离桩端宜为0,2L1 L1为桩段长度、吊索与桩段水平夹角不应小于45.5 5。7.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管桩的叠层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径为500mm 600mm的桩不宜大于5层 外径为300mm 400mm的桩不宜大于8层。堆叠的层数还应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2。最下层应设两支点、支点垫木应选用木枋。3 垫木与吊点应保持在同一横断面上 5。5.8.预制桩在施工现场运输.吊装过程中,严禁采用拖拉取桩方法.5,5,9。接桩时.接头宜高出地面0,5m 1,0m。不宜在桩端进入硬土层时停顿或接桩.单根桩沉桩宜连续进行,5 5 10.焊接接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上下节桩接头端板表面应清洁干净,2、下节桩的桩头处宜设置导向箍。接桩时上下节桩身应对中.错位不宜大于2mm 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3,预应力桩应在坡口内多层满焊 每层焊缝接头应错开,并应采取减少焊接变形的措施,4.焊接宜沿桩四周对称进行,坡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应有夹渣,气孔等缺陷 5,桩接头焊好后应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合格后必须经自然冷却 方可继续沉桩.自然冷却时间宜符合表5,5,10的规定.严禁浇水冷却.或不冷却就开始沉桩 表5、5.10、自然冷却时间,min,6、雨天焊接时、应采取防雨措施,5。5 11、采用螺纹接头接桩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桩前应检查桩两端制作的尺寸偏差及连接件,无受损后方可起吊施工 2。接桩时,卸下上下节桩两端的保护装置后,应清理接头残物,涂上润滑脂,3 应采用专用锥度接头对中、对准上下节桩进行旋紧连接,4,可采用专用链条式扳手进行旋紧,锁紧后两端板尚应有1mm,2mm的间隙。5.5,12.采用机械啮合接头接桩应符合下列规定,1。上节桩下端的连接销对准下节桩顶端的连接槽口、加压使上节桩的连接销插入下节桩的连接槽内.2。当地基土或地下水对管桩有中等以上腐蚀作用时,端板应涂厚度为3mm的防腐涂料。5.5、13、桩锤的选用应根据地质条件 桩型,桩的密集程度。单桩竖向承载力及现有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5。5.14,桩帽及打桩垫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帽下部套桩头用的套筒应与桩的外形相匹配。套筒中心应与锤垫中心重合 筒体深度应为350mm。400mm,桩帽与桩顶周围应留有5mm,10mm的空隙,2,打桩时桩帽套筒底面与桩头之间应设置弹性桩垫,桩垫经锤击压实后的厚度应为120mm。150mm。且应在打桩期间经常检查 及时更换.3,桩帽上部直接接触打桩锤的部位应设置锤垫、其厚度应为150mm.200mm 打桩前应进行检查,校正或更换.5,5 15 锤击桩送桩器及衬垫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送桩器应与桩的外形相匹配。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冲击性.送桩器长度应满足送桩深度的要求 弯曲度不得大于1.2 送桩器上下两端面应平整。且与送桩器中心轴线相垂直.3,送桩器下端面应开孔,使空心桩内腔与外界连通.4,套筒式送桩器下端的套筒深度宜取250mm.350mm、套筒内壁与桩壁的间隙宜为10mm 15mm.5.送桩作业时。送桩器与桩头之间应设置1层、2层衬垫 衬垫经锤击压实后的厚度不宜小于60mm。5 5,16、锤击沉桩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表以下有厚度为10m以上的流塑性淤泥土层时,第一节桩下沉后宜设置防滑箍进行接桩作业 2,桩锤,桩帽及送桩器应和桩身在同一中心线上、桩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200,3。沉桩顺序应按先深后浅 先大后小 先长后短,先密后疏的次序进行。4,密集桩群应控制沉桩速率,宜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打,一侧毗邻建、构、筑物或设施时,应由该侧向远离该侧的方向施打.5.5 17,压桩机的型号和配重的选用应根据地质条件.桩型 桩的密集程度、单桩竖向承载力及现有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设计压桩力不应大于机架和配重重量的0。9倍。边桩净空不能满足中置式压桩机施压时,宜选用前置式液压压桩机进行施工,5。5、18.抱压式液压压桩机压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压桩机应保持水平,2,桩机上的吊机在进行吊桩,喂桩的过程中、压桩机严禁行走和调整,3 喂桩时,应避开夹具与空心桩桩身两侧合缝位置的接触 4 第一节桩插入地面0。5m,1、0m时。应调整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300,5,压桩过程中应控制桩身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200。6、压桩过程中严禁浮机.5。5。19,静压桩沉桩顺序应符合本规范第5。5,16条的规定 沉桩路线不宜交叉或重叠 5 5,20、施压大面积密集桩群时、可按本规范第10、0.9条的规定执行 并应采取辅助措施、5,5、21,静压桩应配备专用送桩器。送桩器的横截面外轮廓形状应与所压桩相一致.器身的弯曲度不应大于1.5,5、22、静压桩施工过程中的桩位允许偏差应为150mm,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应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 5 5,23 对于挤土沉桩的密集桩群。应对桩的竖向和水平位移进行监测。5.5、24。锤击桩终止沉桩的控制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1,终止沉桩应以桩端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控制为辅 当桩端达到坚硬.硬塑的黏性土,中密以上粉土,砂土,碎石类土及风化岩时,可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控制为辅,2、贯入度已达到设计要求而桩端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按每阵10击的贯入度不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予以确认 必要时施工控制贯入度应通过试验与设计协商确定,5,5、25,静压桩终压的控制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1,静压桩应以标高为主。压力为辅.2,静压桩终压标准可结合现场试验结果确定、3。终压连续复压次数应根据桩长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对于入土深度大于或等于8m的桩,复压次数可为2次 3次。对于入土深度小于8m的桩,复压次数可为3次,5次 4。稳压压桩力不应小于终压力.稳定压桩的时间宜为5s、10s,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