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2。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9,2.2、框架。支撑结构体系中支撑框架的布置,应遵循抗侧力中心与水平地震作用合力接近重合的原则、要求在两个方向均宜对称布置 同时支撑框架之间楼盖的长宽比不宜大于3.以保证抗侧力刚度沿长度分布均匀.中心框架,支撑结构、交叉支撑可按拉杆设计,比较经济,而且构造简单 偏心支撑具有弹性阶段刚度接近中心支撑框架,弹塑性阶段的延性和消能能力接近于延性框架的特点,是一种良好的抗震结构。但构造相对中心框架、支撑结构复杂 因此本条规定,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计时抗震等级三级。四级且高度不大于40m的厂房 宜优先采用中心框架。支撑结构,抗震等级一级 二级时宜采用偏心支撑,支撑杆件宜采用整根材料.当采用焊接型钢时 应采用整根型钢制作支撑杆件,当采用热轧型钢时 拼接处应采用拼接板加强。确保杆件达到等强接长、9,2、4,中心支撑宜优先采用交叉支撑。也可采用人字形支撑,单斜杆支撑和V字形支撑。不宜采用K形支撑。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K形支撑 因为K形支撑在地震作用下有可能因受压斜杆屈曲或受拉斜杆屈服引起较大的侧向变形、使柱发生屈曲甚至倒塌,故在抗震设防区的厂房结构中不应再采用.9。2。5.偏心支撑框架无论采用何种支撑形式 每根支撑至少有一端应偏离梁、柱节点而直接与框架梁连接,而不是交在梁与柱的交点,在支撑节点与梁柱节点之间的框架梁段或支撑节点与另一支撑节点之间有一段梁,这段梁称为耗能梁段,在大震作用下通过耗能梁段的非弹性变形耗能,达到抗震耗能 偏心支撑框架体系的耗能能力 很大程度取决于耗能梁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