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焊后消应处理6、0,1 钢管和岔管焊后消应处理应按图样或设计技术文件规定执行、6、0,2.高强钢不宜做焊后热处理消应。6 0,3,低碳钢 低合金钢焊后消应热处理温度应按图样规定执行,图样对焊后消应热处理温度未作规定时 则可根据钢材特性。焊接性试验成果在580、650 区间选取热处理温度、对于有回火脆性的钢材,热处理应避开脆性温度区 6 0.4、低碳钢,低合金钢的钢管或岔管在炉内做整体消应热处理时。工件入炉或出炉时.炉内温度应低于300,其加热速度。恒温时间及冷却速度应按下列要求控制、1,加热速度,升温至300,后 加热速度不应大于220,h.且不应大于220、h 2,恒温时间、每毫米壁厚需2min。4min.且不应少于30min.保温时各部温差不应大于50.3,冷却速度,恒温后的冷却速度不应大于275、h 且不应大于275、h 300.以下可自然冷却,注,δ为焊接接头的最大厚度,单位为mm 6。0,5。低碳钢 低合金钢的钢管或岔管做整体消应热处理确有困难时,允许采用局部消应热处理,加热宽度应为焊缝中心两侧各6倍以上最大板厚的区域 加温,保温,降温速度和时间与整体消应热处理相同,内外壁温度应均匀 在加热带以外部位应采取保温措施.6 0 6,消应热处理后,应提供消应热处理曲线、局部消应热处理后至少应提供一次消应效果和硬度测试数据,焊接接头硬度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5,3、20条的规定,6,0,7,采用爆炸消应处理时.施工前应针对材质和结构型式.通过爆炸消应工艺试验确定合理的消应参数、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及消应效果应满足设计或相关要求、6。0。8,采用振动时效工艺时,施工前应选取合理的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及消应效果应满足设计或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