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工艺及热力管道9,1,库内管道9。1.1.石油库内工艺及热力管道宜地上敷设或采用敞口管沟敷设,根据需要局部地段可埋地敷设或采用充沙封闭管沟敷设 9 1.2。地上管道不应环绕罐组布置 且不应妨碍消防车的通行,设置在防火堤与消防车道之间的管道不应妨碍消防人员通行及作业,9 1。3 级毒性液体管道不应埋地敷设。并应有明显区别于其他管道的标志 必须埋地敷设时应设防护套管 并应具备检漏条件,9.1.4 地上工艺管道不宜靠近消防泵房,专用消防站,变电所和独立变配电间。办公室。控制室以及宿舍,食堂等人员集中场所敷设.当地上工艺管道与这些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小于15m时、朝向工艺管道一侧的外墙应采用无门窗的不燃烧体实体墙,9、1 5.管道穿越铁路和道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穿越铁路和道路的交角不宜小于60、穿越管段应敷设在涵洞或套管内,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管道桥涵应充沙,土。填实,2.套管端部应超出坡脚或路基至少0.6m.穿越排水沟的 应超出排水沟边缘至少0、9m。3,液化烃管道套管顶低于铁路轨面不应小于1、4m、低于道路路面不应小于1,0m 其他管道套管顶低于铁路轨面不应小于0。8m,低于道路路面不应小于0,6m、套管应满足承压强度要求,9,1。6 管道跨越道路和铁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跨越电气化铁路时。轨面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6。6m.2、管道跨越非电气化铁路时。轨面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5m.3、管道跨越消防车道时、路面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m,4。管道跨越其他车行道路时,路面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5m 5.管架立柱边缘距铁路不应小于3。5m,距道路不应小于1m、6.管道在跨越铁路 道路上方的管段上不得装设阀门、法兰、螺纹接头,波纹管及带有填料的补偿器等可能出现渗漏的组成件。9、1.7.地上管道与铁路平行布置时。其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8m 铁路罐车装卸栈桥下面的管道除外,9,1.8 地上管道沿道路平行布置时。与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1m,埋地管道沿道路平行布置时,不得敷设在路面之下 9 1。9。金属工艺管道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之间及管道与管件之间应采用焊接连接 2 管道与设备。阀门。仪表之间宜采用法兰连接、采用螺纹连接时应确保连接强度和严密性 9,1、10,与储罐等设备连接的管道.应使其管系具有足够的柔性 并应满足设备管口的允许受力要求 9,1,11。在输送腐蚀性液体和,级毒性液体管道上、不宜设放空和排空装置,如必须设放空和排空装置时。应有密闭收集凝液的措施,9 1.12。工艺管道上的阀门.应选用钢制阀门,选用的电动阀门或气动阀门应具有手动操作功能.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600mm的阀门,手动关闭阀门的时间不宜超过15min 公称直径大于600mm的阀门.手动关闭阀门的时间不宜超过20min 9。1、13 管道的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管及其附件的外表面,应涂刷防腐涂层,埋地钢管尚应采取防腐绝缘或其他防护措施,2、管道内液体压力有超过管道设计压力可能的工艺管道,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泄压装置.3。输送易凝液体或易自聚液体的管道,应分别采取防凝或防自聚措施,9、1 14 输送有特殊要求的液体。应设专用管道,9 1,15。热力管道不得与甲 乙、丙A类液体管道敷设在同一条管沟内。9。1.16、埋地敷设的热力管道与埋地敷设的甲、乙类工艺管道平行敷设时,两者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m、与埋地敷设的甲。乙类工艺管道交叉敷设时,两者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0,25m。且工艺管道宜在其他管道和沟渠的下方。9,1、17 管道宜沿库区道路布置 工艺管道不得穿越或跨越与其无关的易燃和可燃液体的储罐组.装卸设施及泵站等建,构,筑物 9.1、18。自采样及管道低点排出的有毒液体应密闭排入专用收集系统或其他收集设施 不得就地排放或直接排入排水系统、9.1、19 有毒液体管道上的阀门、其阀杆方向不应朝下或向下倾斜、9、1,20、酚或其他少量与皮肤接触即会产生严重生理反应或致命危险的液体,其管道和设备的法兰垫片周围宜设置安全防护罩,9 1、21.对储存和输送酚等腐蚀性液体和有毒液体的设备和阀门.在人工操作区域内.应在人员容易接近的地方设置淋浴喷头和洗眼器等急救设施.9。1,22。当管道采用管沟方式敷设时,管沟与泵房.灌桶间 罐组防火堤,覆土油罐室的结合处。应设置密闭隔离墙。9。1、23 当管道采用充沙封闭管沟或非充沙封闭管沟方式敷设时,除应符合本规范第9。1.22条规定外 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热力管道,加温输送的工艺管道,不得与输送甲 乙类液体的工艺管道敷设在同一条管沟内.2,管沟内的管道布置应方便检修及更换管道组成件,3。非充沙封闭管沟的净空高度不宜小于1,8m 沟内检修通道净宽不宜小于0,7m,4,非充沙封闭管沟应设安全出入口,每隔100m宜设满足人员进出的人孔或通风口、9、1。24。当管道采用埋地方式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的埋设深度宜位于最大冻土深度以下。埋设在冻土层时、应有防冻胀措施、2.管顶距地面不应小于0.5m.在室内或室外有混凝土地面的区域,管顶埋深应低于混凝土结构层不小于0。3m.穿越铁路和道路时 应符合本规范第9、1 5条的规定 3.输送易燃和可燃介质的埋地管道不宜穿越电缆沟,如不可避免时应设防护套管。当管道液体温度超过60、时、在套管内应充填隔热材料、使套管外壁温度不超过60、4 埋地管道不得平行重叠敷设,5 埋地管道不应布置在邻近建.构。筑物的基础压力影响范围内,并应避免其施工和检修开挖影响邻近设备及建,构 筑物基础的稳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