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场地和地基3,3.1,在抗震设计中.场地指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的房屋群体所在地.不仅仅是房屋基础下的地基土,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在平坦地区面积一般不小于1km 1km.地震造成建筑的破坏,除地震动直接引起结构破坏外。还有场地条件的原因、诸如.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 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滑坡和粉.砂土液化等。因此,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建筑场地,是减轻场地引起的地震灾害的第一道工序、抗震设防区的建筑工程宜选择有利的地段,应避开不利的地段并不在危险的地段建设。针对汶川地震的教训、2008年局部修订强调。严禁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类建筑 还需要注意。按全文强制的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严禁在危险地段建造住宅、必须严格执行,场地地段的划分。是在选择建筑场地的勘察阶段进行的,要根据地震活动情况和工程地质资料进行综合评价 本规范第4,1。1条给出划分建筑场地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的依据,3 3、2,3 3 3 抗震构造措施不同于抗震措施 二者的区别见本规范第2.1、10条和第2。1,11条、历次大地震的经验表明,同样或相近的建筑,建造于。类场地时震害较轻,建造于,类场地震害较重,本规范对,类场地 仅降低抗震构造措施,不降低抗震措施中的其他要求,如按概念设计要求的内力调整措施。对于丁类建筑、其抗震措施已降低.不再重复降低、对,类场地.除各章有具体规定外.仅提高抗震构造措施。不提高抗震措施中的其他要求 如按概念设计要求的内力调整措施、3.3、4。对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的要求,一般情况执行没有困难.在高层建筑中。当主楼和裙房不分缝的情况下难以满足时,需仔细分析不同地基在地震下变形的差异及上部结构各部分地震反应差异的影响 采取相应措施。本次修订,对不同地基基础类型的要求,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对策。3,3,5、本条系在2008年局部修订时增加的。针对山区房屋选址和地基基础设计,提出明确的抗震要求,需注意,1 有关山区建筑距边坡边缘的距离,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第5。4,1,第5.4,2条计算时 其边坡坡角需按地震烈度的高低修正.减去地震角。滑动力矩需计入水平地震和竖向地震产生的效应,2。挡土结构抗震设计稳定验算时有关摩擦角的修正、指地震主动土压力按库伦理论计算时 土的重度除以地震角的余弦、填土的内摩擦角减去地震角 土对墙背的摩擦角增加地震角,地震角的范围取1 5。10.取决于地下水位以上和以下、以及设防烈度的高低 可参见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4,2,9条,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