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框架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6 3,1 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2。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3 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6 3.2,梁宽大于柱宽的扁梁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扁梁的楼。屋盖应现浇、梁中线宜与柱中线重合、扁梁应双向布置、扁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对挠度和裂缝宽度的规定、式中,bc,柱截面宽度。圆形截面取柱直径的0,8倍、bb hb一一分别为梁截面宽度和高度、d。柱纵筋直径。2,扁梁不宜用于一级框架结构、6.3。3,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 25.二 三级不应大于0。35.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 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6 3,4,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 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 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2.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 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 3.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6。3 5.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 一 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2,剪跨比宜大于2,3。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6、3、6 柱轴压比不宜超过表6.3,6的规定。建造于。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注。1,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对本规范规定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可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计算、2、表内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 剪跨比小于1,5的柱 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3。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间距不大于1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 螺旋间距不大于10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螺旋净距不大于80mm。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0mm。轴压比限值均可增加0,10,上述三种箍筋的最小配箍特征值均应按增大的轴压比由本规范表6 3.9确定。4,在柱的截面中部附加芯柱、其中另加的纵向钢筋的总面积不少于柱截面面积的0.8。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05,此项措施与注3的措施共同采用时。轴压比限值可增加0。15。但箍筋的体积配箍率仍可按轴压比增加0、10的要求确定,5.柱轴压比不应大于1,05,6。3 7,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 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 2、对建造于,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 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2 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 表中数值应增加0、1,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3,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 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2.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 7.2采用,2、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 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6、3.8.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2,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4,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 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5,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6。3、9,柱的箍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 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 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2.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 二 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四级不宜大于300mm 至少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 采用拉筋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3,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 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ρv、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一级不应小于0.8 二级不应小于0 6,三.四级不应小于0,4,计算复合螺旋箍的体积配箍率时、其非螺旋箍的箍筋体积应乘以折减系数0、80 fc一一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强度等级低于C35时,应按C35计算 fyv一一箍筋或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λv一一最小配箍特征值 宜按表6,3.9采用,注、普通箍指单个矩形箍和单个圆形箍。复合箍指由矩形、多边形、圆形箍或拉筋组成的箍筋。复合螺旋箍指由螺旋箍与矩形、多边形,圆形箍或拉筋组成的箍筋、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指用一根通长钢筋加工而成的箍筋,2.框支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最小配箍特征值应比表6、3,9内数值增加0,02.且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5 3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 9度一级时不应小于1、5,4,柱箍筋非加密区的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柱箍筋非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50,2、箍筋间距.一,二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0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5倍纵向钢筋直径、6.3.10,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宜按本规范第6 3.7条采用。一,二 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0 12 0、10和0,08 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0、6,0。5,和0 4 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节点核芯区.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核芯区上。下柱端的较大体积配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