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冬期施工10,2,1。冬期施工配制混凝土应考虑水泥对混凝土早期强度 抗渗、抗冻等性能的影响,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中均含有20。70,不等的混合材料。这些混合材料性质千差万别、质量各不相同,水泥水化速率也不尽相同。因此,为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率,以便尽快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冬期施工宜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使用其他品种硅酸盐水泥时,需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在负温下的强度发展规律.抗渗性能等是否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进度的要求,研究表明,矿渣水泥经过蒸养后的最终强度比标养强度能提高15。左右 具有较好的蒸养适应性,故提出蒸汽养护的情况下宜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10,2、2 骨料由于含水在负温下冻结形成尺寸不同的冻块、若在没有完全融化时投入搅拌机中.搅拌过程中骨料冻块很难完全融化 将会影响混凝土质量,因此骨料在使用前应事先运至保温棚内存放 或在使用前使用蒸汽管或蒸汽排管等进行加热。融化冻块.10,2 3。混凝土中掺入引气剂 是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在国内外已形成共识 而在负温混凝土中掺入引气剂.不但可以提高耐久性 同时也可以在混凝土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有效抵消拌合水结冰时产生的冻结应力,减少混凝土内部结构损伤、10.2 4、冬期施工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尤为重要 不同的养护方法,不同的防冻剂、不同的气温都会影响配合比参数的选择,因此、在配合比设计中要依据施工参数、要素进行全面考虑,但和常温要求的原则还是一样 即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减小水胶比.在满足施工工艺条件下,减小坍落度 降低混凝土内部的自由水结冰率.10。2.6 采用热水搅拌混凝土,特别是60、以上的热水.若水泥直接与热水接触,易造成急凝,速凝或假凝现象,同时.也会对混凝土的工作性造成影响,坍落度损失加大,因此,冬期施工中,当采用热水搅拌混凝土时 应先投入骨料和水或者是2,3的水进行预拌、待水温降低后、再投入胶凝材料与外加剂进行搅拌,搅拌时间应较常温条件下延长30s,60s,引气剂或含有引气组分的外加剂,也不应与60.以上热水直接接触、否则易造成气泡内气相压力增大,导致引气效果下降。10,2,7、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控制是为了保证新拌混凝土浇筑后、有一段正温养护期供水泥早期水化,从而保证混凝土尽快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不致引起冻害 混凝土出机温度较高,但经过运输与输送、浇筑之后 入模温度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降低,冬期施工中、应尽量避免混凝土在运输与输送 浇筑过程中的多次倒运 对于商品混凝土 为防止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应对运输车进行保温 泵送过程中还需对泵管进行保温.都是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工程实践表明 混凝土出机温度为10。时,经过运输与输送热损。入模温度也仅能达到5,而对于预拌混凝土,由于运距较远、运输时间较长 热损失加大、故一般会提高出机温度至15.以上,因此 冬期施工方案中,应根据施工期间的气温条件 运输与浇筑方式.保温材料种类等情况.对混凝土的运输和输送 浇筑等过程进行热工计算.确保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早期强度增长和防冻的要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 可以适当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但要采取保温防护措施,保证新拌混凝土在入模后、水化热上升期之前不会发生冻害 10,2 9、地基。模板与钢筋上的冰雪在未清除的情况下进行混凝土浇筑。会对混凝土表观质量以及钢筋粘结力产生严重影响.混凝土直接浇筑于冷钢筋上。容易在混凝土与钢筋之间形成冰膜,导致钢筋粘结力下降。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前 应对钢筋及模板进行覆盖保温、10 2,10,分层浇筑混凝土时.特别是浇筑工作面较大时。会造成新拌混凝土热量损失加速,降低了混凝土的早期蓄热 因此规定分层浇筑时.适当加大分层厚度,分层厚度不应小于400mm,同时 应加快浇筑速度。防止下层混凝土在覆盖前受冻,10 2、11.混凝土结构加热养护的升温,降温阶段会在内部形成一定的温度应力、为防止温度应力对结构的影响,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合理安排浇筑顺序或者留置施工缝。预防温度应力造成混凝土开裂.10,2,12,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是指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以前不致引起冻害,必须达到的最低强度、是负温混凝土冬期施工中的重要技术指标.在达到此强度之后 混凝土即使受冻也不会对后期强度及性能产生影响 我国冬期施工学术与施工界在近三十年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过程中 按气温条件、混凝土性质等确定出混凝土的受冻临界强度控制值。对条文前5款分别说明如下.1、采用蓄热法,暖棚法。加热法等方法施工的混凝土 一般不掺入早强剂或防冻剂.即所谓的普通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按原JGJ,104规程中规定的30。和40。采用、经多年实践证明。是安全可靠的,暖棚法.加热法养护的混凝土也存在受冻临界强度、当其没有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保温层或暖棚的拆除 电器或蒸汽的停止加热都有可能造成混凝土受冻.因此.将采用这三种方法施工的混凝土归为一类进行受冻临界强度的规定,是考虑到混凝土性质类似。混凝土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后方可拆除保温层、或拆除暖棚。或停止通蒸汽加热.或停止通电加热。同时 也可达到节能.节材的目的.即采用蓄热法.暖棚法 加热法养护的混凝土.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后即可停止保温。或停止加热。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2、采用综合蓄热法 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在混凝土配制中掺入了早强剂或防冻剂、混凝土液相拌合水结冰时的冰晶形态发生畸变、对混凝土产生的冻胀破坏力减弱,根据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以及多年的工程实践结果表明 采用综合蓄热法和负温养护法,防冻剂法,施工的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值按气温界限进行划分是合理的、因此,仍遵循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的有关规定,3。根据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以及国内部分大专院校的研究表明,强度等级为C50及C50级以上混凝土的受冻临界强度一般在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值的21 34 之间.鉴于高强度混凝土多作为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其受冻对结构的安全影响重大,因此 将C50及C50级以上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确定为不宜小于30,4,负温混凝土可以通过增加水泥用量、降低用水量。掺加外加剂等措施来提高强度.虽然受冻后可保证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但由于其内部因冻结会产生大量缺陷,如微裂缝,孔隙等 造成混凝土抗渗性能大量降低,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科研数据表明,掺早强型防冻剂的C20。C30混凝土强度分别达到10MPa 15MPa后受冻 其抗渗等级可达到P6。掺防冻型防冻剂时。抗渗等级可达到P8.经折算 混凝土受冻前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值的50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抗渗等级多为P6,P8,因此,规定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50.是保证有抗渗要求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质量和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技术要求,5 对于有抗冻融要求的混凝土结构。例如建筑中的水池 水塔等 使用中将与水直接接触、混凝土中的含水率极易达到饱和临界值、受冻环境较严峻,很容易破坏,冬期施工中.确定合理的受冻临界强度值将直接关系到有抗冻要求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设计年限与耐久性、国际建研联RILEM.39,BH。委员会在、混凝土冬季施工国际建议、中规定 对于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考虑耐久性时不得小于设计强度的30,50.美国ACI306委员会在 混凝土冬季施工建议 中规定、对有抗冻要求的掺引气剂混凝土为设计强度的60.80。俄罗斯国家建筑标准与规范中规定,在使用期间遭受冻融的构件.不小于设计强度的70。我国行业标准、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SL.211.2006规定,在受冻期间可能有外来水分时.大体积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均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85。综合分析这类结构的工作条件和特点,并参考国内外有关规范,确定了有抗冻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值不宜小于设计强度值70。的规定.用以指导此类工程建设,保证工程质量 10 2、13,冬期施工。应重点加强对混凝土在负温下的养护。考虑到冬期施工养护方法分为加热法和非加热法,种类较多、操作工艺与质量控制措施不尽相同,而对能源的消耗也有所区别,因此、根据气温条件,结构形式,进度计划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养护方法.不仅能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同时也会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建设效率.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的混凝土、可执行较低的受冻临界强度值、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减水,引气以及早强剂或早强型外加剂也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增长速度,同时。可取消混凝土外部加热措施 减少能源消耗 有利于节能。节材,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冬期施工方法.鉴于现代混凝土对耐久性要求越来越高 无机盐类防冻剂中多含有大量碱金属离子,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将负温养护法,防冻剂法,应用范围规定为一般混凝土结构工程,对于重要结构工程或部位 仍推荐采用其他养护法进行,冬期施工加热法养护混凝土主要为蒸汽加热法和电加热法,具体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 T.104进行操作.鉴于棚暖法.蒸汽法,电热法养护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不利于节能和环保,故规定当采用蓄热法、综合蓄热法或负温养护法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 可采用棚暖法、蒸汽法。电热法、并采取节能降耗措施 10,2,14、冬期施工中、由于边 棱角等突出部位以及薄壁结构等表面系数较大、散热快 不易进行保温 若管理不善.经常会造成局部混凝土受冻,形成质量缺陷,因此、对结构的边、棱角及易受冻部位采取保温层加倍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混凝土局部产生受冻 影响工程质量 10.2,15,拆除模板后。混凝土立即暴露在大气环境中、降温速率过快或者与环境温差较大 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对于达到拆模强度而未达到受冻临界强度的混凝土结构 应采取保温材料继续进行养护.10.2,17,规定了混凝土冬期施工中尤为关键的质量控制与检查项目、骨料含水率.防冻剂掺量以及温度与强度,混凝土防冻剂的掺量会随着气温的降低而增大,为防止混凝土受冻.施工技术人员应及时监测每日的气温。收集未来几日的气象资料 并根据这些气温材料 及时调整防冻剂的掺量或调整混凝土配合比、10。2,18。规定了冬期施工中.应对原材料,混凝土运输与浇筑。混凝土养护期间的温度进行监测,用以控制混凝土冬期施工的热工参数。便于与热工计算的温度值进行比对 以便出现偏差时进行混凝土养护措施的调整、从而控制混凝土负温施工质量,混凝土冬期施工测温项目和频次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的规定进行。10.2。19,冬期施工中 对负温混凝土强度的监测不宜采用回弹法 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为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和采用成熟度法进行推算,本条规定了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数量,用于施工期间监测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拆模或拆除支架时强度、确保负温混凝土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