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8、7 1.大体积混凝土系指体量较大或预计会因胶凝材料水化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容易导致开裂的混凝土,根据工程施工工期要求,在满足施工期间结构强度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对用于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和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结构构件。提出了可以采用60d.56d、或更长龄期的混凝土强度 这样有利于通过提高矿物掺合料用量并降低水泥用量,从而达到降低混凝土水化温升.控制裂缝的目的.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相关规定也提出设计单位可以采用大于28d的龄期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此时设计规定龄期可以作为结构评定和验收的依据,56d龄期是28d龄期的2倍。对大体积混凝土、国外工程或外方设计的国内工程采用56d龄期较多,而国内设计的项目采用60d、90d龄期较多,为了兼顾所以一并列出。8 7、2.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不仅包括厚大的基础底板。还包括厚墙,大柱.宽梁,厚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与边界条件,环境条件,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过程控制和养护等因素密切相关.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可以借鉴成功的工程经验。也可以根据相关试验加以确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是关键 在采用中,低水化热水泥的基础上 通过掺加粉煤灰 矿渣粉和高性能外加剂都可以减少水泥用量 可对裂缝控制起到良好作用.裂缝控制的关键在于减少混凝土收缩.减少收缩的技术措施包括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浇筑方法以及养护条件等 近年来、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的发展,不但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水泥用量,其配制的混凝土还可以大幅减少混凝土收缩 这一新技术的采用已经成为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发展方向、成为工程实践中裂缝控制的有效技术措施,除基础 墙。柱,梁.板大体积混凝土以外的其他结构部位同样可以采用这个方法来进行裂缝控制.8 7,3,本条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控制提出了规定.控制温差是解决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关键。温差控制主要通过混凝土覆盖或带模养护过程进行.温差可通过现场测温数据经计算获得,1。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必要时可采取技术措施降低原材料的温度,以达到减小入模温度的目的 入模温度可以通过现场测温获得、控制混凝土最大温升是有效控制温差的关键、减少混凝土内部最大温升主要从配合比上进行控制.最大温升值可以通过现场测温获得、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为了对最大温升进行控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进行绝热温升计算 绝热温升即为预估的混凝土最大温升。绝热温升计算值加上预估的入模温度即为预估的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 2 本条分别按覆盖养护或带模养护,结束覆盖养护或拆模后两个阶段规定了混凝土浇筑体与表面。环境、温度的差值要求,根据本规范第8、5,6条的规定,当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mm.100mm位置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小于25 时,可结束覆盖养护,柱 墙。梁等大体积混凝土也可参照此规定确定拆模时间、本条中所说的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度是指保温覆盖层或模板与混凝土交界面之间测得的温度,表面温度在覆盖养护或带模养护时用于温差计算.环境温度用来确定结束覆盖养护或拆模的时间,在拆除覆盖养护层或拆除模板后用于温差计算,由于结束覆盖养护或拆模后无法测得混凝土表面温度.故采用在基础表面以内40mm、100mm位置设置测温点来代替混凝土表面温度,用于温差计算,当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mm,100mm位置处的温度与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度差值有大于25。趋势时,应增加保温覆盖层或在模板外侧加挂保温覆盖层、结束覆盖养护或拆模后 当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以内40mm、100mm位置处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有大于25,的趋势时。应重新覆盖或增加外保温措施,3。测温点布置以及相邻两测温点的位置关系应该符合本规范第8。7、4和8,7,5条的规定。4、降温速率可通过现场测温数据经计算获得。8 7.4。本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设置提出了规定 1、由于各个工程基础形状各异,测温点的设置难以统一 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的测温点进行测温是主要目的 竖向剖面可以是基础的整个剖面.也可以根据对称性选择半个剖面。2、每个剖面的测温点由浇筑体表面以内40mm。100mm位置处的周边测温点和其之外的内部测温点组成,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体最大温升发生在基础中部区域.选择竖向剖面交叉处进行测温。能够反映中部高温区域混凝土温度变化情况,在覆盖养护或带模养护阶段、覆盖保温层底部或模板内侧的测温点反映的是混凝土浇筑体的表面温度,用于计算混凝土温差.要求表面测温点与两个剖面上的周边测温点位置及数量对应,以便于合理计算混凝土温差 对于基础侧面采用砖等材料作为胎膜,且胎膜后用材料回填而保温有保证时.可与基础底部一样无需进行混凝土表面测温。环境测温点应距基础周边一定距离.并应保证该测温点不受基础温升影响 3、每个剖面的周边及以内部位测温点上下.左右对齐是为.了反映相邻两处测温点温度变化的情况.便于对混凝土温差进行计算.测温点竖向。横向间距不应小于0。4m的要求是为了合理反映两点之间的温差,4、厚度不大于1,6m的基础底板。温升很容易根据绝热温升计算进行预估,通常可以根据工程施工经验来采取技术措施进行温差控制,所以裂缝控制技术措施完善的工程可以不进行测温、8,7、5,柱.墙、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通常可以在第一次混凝土浇筑中进行测温,并根据测温结果完善混凝土裂缝控制施工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后续工程可不用继续测温、对于柱,墙大体积混凝土的纵向是指高度方向。对于梁大体积混凝土的纵向是指跨度方向,环境测温点应距浇筑的结构边一定距离。以保证该测温点不受浇筑结构温升影响、8、7,6,本条对混凝土测温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对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开始与结束时间作了规定,虽然混凝土裂缝控制要求在相应温差不大于25。时可以停止覆盖养护、但考虑到天气变化对温差可能产生的影响、测温还应继续一段时间。故规定温差小于20,时 才可停止测温.8,7 7。本条对大体积混凝土测温频率进行了规定、每次测温都应形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