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混凝土配合比7、3。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经试验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2,当有抗冻.抗渗、抗氯离子侵蚀和化学腐蚀等耐久性要求时 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 T。50476的有关规定,3、应分析环境条件对施工及工程结构的影响,4,试配所用的原材料应与施工实际使用的原材料一致,7.3.2.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 当设计强度等级低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2。当设计强度等级不低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7,3,3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下列规定计算确定 1,当具有近期的同品种混凝土的强度资料时、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应按下列公式计算,2。按本条第1款计算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时、强度等级不高于C30的混凝土 计算得到的σ大于等于3 0MPa时,应按计算结果取值、计算得到的σ小于3、0MPa时、σ应取3,0MPa.强度等级高于C30且低于C60的混凝土 计算得到的σ大于等于4 0MPa时,应按计算结果取值,计算得到的σ小于4、0MPa时,σ应取4.0MPa、3、当没有近期的同品种混凝土强度资料时、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可按表7,3,3取用、7,3。4.混凝土的工作性指标应根据结构形式,运输方式和距离.泵送高度 浇筑和振捣方式,以及工程所处环境条件等确定 7 3,5 混凝土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7 3、6。当设计文件对混凝土提出耐久性指标时.应进行相关耐久性试验验证.7,3。7。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应控制水泥用量,宜选用中,低水化热水泥 并宜掺加粉煤灰、矿渣粉,2 温度控制要求较高的大体积混凝土、其胶凝材料用量、品种等宜通过水化热和绝热温升试验确定 3、宜采用高性能减水剂,7 3,8、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 调整和确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和计算配合比进行试配,每盘混凝土试配量不应小于20L 2,进行试拌.并调整砂率和外加剂掺量等使拌合物满足工作性要求 提出试拌配合比,3,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调整胶凝材料用量。提出不少于3个配合比进行试配、根据试件的试压强度和耐久性试验结果 选定设计配合比。4、应对选定的设计配合比进行生产适应性调整。确定施工配合比。5、对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的混凝土、当运输时间较长时.试配时应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值.7,3,9,施工配合比应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反馈的混凝土动态质量信息对混凝土配合比及时进行调整。7,3.10,遇有下列情况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1.当混凝土性能指标有变化或有其他特殊要求时、2,当原材料品质发生显著改变时.3 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三个月以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