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土地整治工程13 1,引洪漫地13。1,1,引洪漫地工程指水土流失地区在暴雨期间引用坡面 道路,沟壑与河流的洪水淤漫耕地或荒滩的工程,我国目前根据洪水来源 将引洪漫地工程分为坡洪.路洪、沟洪,河洪四类,当坡地的中、下部是水平梯田、其上部与中部是荒坡,坡耕地或林草地,暴雨中大量地表径流形成坡洪,可引入水平梯田进行漫灌,暴雨期间从坡地和农田中排出的大量地表径流,汇集于道路网形成路洪 可引入漫灌道路两旁低于路面的水平梯田或其他平整农田,在沟道的中.下游两岸有位置较低的成片沟台地。或在沟口以外附近有成片的川台地或涧滩地、当沟中洪水含沙量较高而且有条件进行控制引用,集水面积宜为1km2,2km2。可引沟洪漫地,暴雨期间有高含沙量洪水的中。小河流、两岸有大片平整农地或荒滩地,位置较低。经工程控制 可引进河洪漫灌农地。提高产量,或淤漫荒滩 改造为农田,引坡洪和路洪一般不需专门修建建筑物 引坡洪时,梯田区上部的截水沟拦截上部坡洪,可防止冲坏梯田,与截水沟相连的排水沟,将坡洪从梯田两端逐台下排时,可用锄 锹就近取土、在排水沟中做成临时小土蛸.有控制地将坡洪全部或部分逐台引入梯田漫灌。引路洪时、只需在暴雨期间用锄,锹等小型农具 就近取土、在路边做临时小土垱 将路洪引入地中。引沟洪时。需修建拦洪工程 引洪工程.渠系工程和田间工程 拦洪工程。引洪工程通常是在沟中修5m 10m高的拦洪坝,主要是抬高洪水水位、坝的一端或两端修排量较大的溢洪道,下接引洪输水渠系、暴雨期间能将沟中洪水大部引入农地漫灌、渠系一般设干渠,支渠两级。引洪干渠上接溢洪道。下设支渠.将洪水引入农地,而作为漫灌区的沟台地与川台地,都需事先进行平整,将缓坡地修成宽面低坎的水平梯田。田边有蓄水埂、并需做好进水口与出水口 引河洪与引沟洪类似,需修建引洪渠首工程.渠系工程和田间工程,渠首工程分有坝引洪与无坝引洪两类。根据地形条件 分别采取不同的工程结构 渠系一般由干渠。支渠.斗渠三级组成,干渠上接渠首,下设若干支渠,支渠下设若干斗渠.由斗渠将河洪引入农田 田间工程是以渠系为骨架、将漫灌区分为若干小区,每一小区再分若干地块 每一地块应做好蓄水埂与进水口 出水口、13 1 4,洪漫区田间工程串联式,并联式或混合式等漫灌方式见图7、图7、三种漫灌方式平面示意.1.串联式,斗渠在洪漫小区地块最高处.控制洪漫面积为狭长地形,地面坡度3.左右,将地面分成若干矩形小块.每块面积0,1hm2,0、2hm2。地边围埂,形成高0.3m,0,5m台阶,上一台的出水口即为下一台的进水口。相邻两台进水口应左右错开 最下一台的出水口下连排水渠,2、并联式 斗渠在洪漫小区地块的较高一侧。控制洪漫面积地块坡度1,左右。将地面建成若干矩形大块,每块面积3hm2.4hm2、每块在斗渠一侧的最高处为进水口。另一侧最低处为出水口、并在洪漫小区地块较低的一侧与斗渠平行设置排水渠,与各出水口相连,3 混合式,在地形比较复杂的洪漫区内、有的斗渠控制的小区面积内采取串联式,有的斗渠控制的小区面积内采取并联式,形成混合式、以迅速。均匀地将洪水漫到各地块.13 1,6,引洪闸底应高出河床0.5m以上主要是为防止推移质进入洪漫区,13,1.7。根据陕西等地的经验,渠道常采取大断面、大比降 以保证在短时间内尽快将水输送到田间,而渠系分级不宜过多,一般采用二级或三级渠道。干 支渠都不宜过长、但条数可以多些。多引快用,引洪渠多采用梯形宽浅式断面。引洪渠系设计主要是确定引洪渠的断面 比降等参数 一般情况下、缺少实验的条件。根据众多工程的实际经验,引洪渠比降一般可取0 2.1。0 而为保证渠道的安全 在确定断面尺寸和比降等参数时 需考虑不冲不淤流速、在引洪渠系设计中,不同流量的不淤比降可按表5确定,不同土质渠道允许最大流速可按表6确定,表5,引洪渠不淤比降表6。土质渠道允许最大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