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改变微地形措施16,2、1,等高耕作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等高耕作可适用于坡度25,以下坡地、最适宜于坡度不大于10、的缓坡地、2 应沿等高线起垄,并根据地形。坡度、土质等条件适当调整垄向、淮河以南地区,耕作方向宜与等高线呈1,2,的比降 风蚀缓坡地区 耕作方向宜与主风向垂直.斜交时与主风方向夹角宜小于45。3,坡地等高耕作应由下至上进行翻耕。垄高和垄间宽度视耕作机具和坡度确定。16,2,2.地埂植物带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埂植物带可应用于东北黑土区坡度3,5,的坡耕地,常与垄作区田配合使用.地埂分为单埂.双埂两种形式 2。单埂可适用于平均坡度3.的坡耕地。埂间距可按表16 2。2确定并根据机耕播幅倍数及当地经验适当调整.单埂布置时埂顶宽宜取0。3m、0.5m 埂高宜取0 5m 0.6m 内外边坡比宜取1.0,5.1、1,当遇水线洼兜时。地埂应适当加高、夯实.表16,2 2、单埂间距参考数值表,3、双埂可适用于坡度大于5.的坡耕地,图16,2 2.双埂埂高,间距 埂顶宽应根据拦洪量和来洪量计算确定,设计洪水标准按10年一遇24h最大降水强度计算、图16 2,2.双埂断面示意图 1 每延米双埂拦洪量按下式计算、式中、Q1,每延长米双埂拦洪量,m3,A 单埂断面面积 m2.θ。原地面坡度 h,埂高。m。B。埂间距.m.2。设计洪水总量按下式计算,式中 W 10年一遇24h最大暴雨条件下洪水总量.m3,K10,10年一遇模比系数,查水文图集。K5 20年一遇模比系数、查水文图集、B1、最大24h洪量参数。F.集水面积,km2,4,地埂植物带宜采用多植物种混交 宽度小于30cm的埂坎宜选择草种植物 16.2 3.等高植物篱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等高植物篱可应用于西南紫色区坡度小于25 的坡耕地,2.根据坡度,植物篱间距可按表16,2、3执行、表16.2。3、不同坡度植物篱间距 3、乔木宜栽植一行,株距宜为1,5m。灌木行距宜为0.4m,株距宜为0、2m。0。6m。草本选用撒播或植苗方式 带宽宜为0,6m,在土坎和地埂上撒播草籽。带间距依地面坡度而定、4 植物篱配置可采用地埂。单种乔木植物篱、地埂 单种灌木植物篱,地埂,单种草本植物篱,地埂,乔木混交植物篱.地埂,灌木混交植物篱以及地埂,灌草混交植物篱等模式.16 2。4,沟垄种植可应用于坡度小于20。的坡耕地,垄高宜取20cm.30cm.沟内或垄上种作物。南方地区沟内不隔埂时,沟垄应与等高线呈1 2.比降。不同地区根据区域特点可选择以下耕作法。1,水平沟可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坡耕地,宜采用套二犁开沟起垄播种。开沟深度宜取17cm.30cm 垄高10cm 沟距宜取60cm。沟间距可根据坡度和降雨条件适当调整,坡度陡、雨量大、间距宜小,坡度缓 雨量小。区间距宜大,2,垄作区田可适用于东北黑土区坡度1,15,的坡耕地、最适宜坡度小于6 的坡耕发,区田土埂应从田块最高处开始修筑、土埂应低于垄台2cm 3cm,高度宜取14cm,16cm 土埂间距宜为60cm,70cm.底宽宜为30cm、45cm,顶宽宜为10cm,20cm,3.格网式垄作可适用于西南紫色土区坡耕地,顺坡开厢、垂直起垄,形成封闭垄沟,厢宽1,8m,2m.4,畦状沟垄可适用于南方红壤区。坡地起垄沟,每隔5条。6条沟垄留一田间小路,兼作排水道.形成坡面长畦,沿排水道每20m。30m作一横向畦埂。将长畦隔成短畦,5 蓄水聚肥改土耕作。表土集中于沟。生土起垄、沟内种植农作物,沟中表土和松土层厚宜为30cm,40cm,生土垄高宜为10cm,20cm,16、2.5,坑田,掏钵,种植应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划分成若干1m2的小耕作区。每区掏1钵、2钵 种植坑上下交错,等高成行,一钵一苗种植坑直径宜为20cm 25cm,深宜为20cm。25cm、穴间距离宜为15cm,20cm.一钵数苗种植坑直径宜为50cm 深宜为30cm,40cm、穴间距离宜为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