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坝址.坝型和工程布置7,2,1 坝址附近应有较充足的筑坝材料、且材料的种类.性质。数量,位置和运输条件应满足坝型选择的要求.7 2 2、大中型淤地坝应有便于布设放水工程,溢洪道的地形和地质条件 宜选择岩基或黏土基础.7,2 3、坝址应避开较大弯道,跌水、泉眼。断层、滑坡体.洞穴等,坝肩不得有冲沟,7.2,4,淤地坝库区应淹没损失小 对村镇,工矿。交通干线.高压线路的安全影响小、7,2.5、坝型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黄土料丰富地区,宜采用碾压式土坝,2,石料丰富,相对容易采集、且土料缺乏时可采用浆砌石坝。3,结合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建筑材料情况等 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其他坝型.7、2.6,坝体布置应遵循坝轴线短的原则,宜采用直线型布置方式 7.2 7.溢洪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溢洪道布设应利用开挖量小的有利地形。进.出口附近的坝坡和岸坡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和足够的稳定性 2,溢洪道布置宜避开堆积体和滑坡体。3.进水口距坝肩不应小于10m,出水口距下游坝脚不应小于20m 4。当坝址上游有较大支沟汇入时。溢洪道应布设在有支沟一侧的岸坡上 7.2、8、放水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卧管布置应根据坝址地形条件、运行管护方式等因素 选择岸坡稳定。开挖量小的位置 卧管涵洞连接处应设消力池或消力井,2、涵洞轴线布设宜采用直线型并与坝轴线垂直。当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需转弯时。弯道曲率半径应大于洞径的5倍 涵洞的进。出口均应伸出坝体以外,涵洞出口水流应采取妥善的消能措施 并应使消能后的水流与尾水渠或下游沟道衔接.3.涵洞应布设在岩基或稳定坚实的原状土基上。不得布置在坝体填筑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