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坝体设计9。5、1。塘坝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坝顶高程应为校核洪水位加坝顶安全超高 坝顶安全超高值应采用0,5m 1,0m。2.坝顶宽度应满足施工和运行检修要求,当坝顶有交通要求时,路面宽度宜按公路标准确定。对于心墙坝或斜墙坝。坝顶宽度应能满足心墙。斜墙及反滤过渡层的布置要求。在寒冷地区、黏土心墙或斜墙上下游侧保护土层厚度应大于当地冻结深度.3、坝体断面宜采用梯形 坝体断面设计应根据坝高 建筑材料.坝址的地形和地基条件,以及当地的水文、气象,施工等因素合理确定,9.5,2 滚水坝顶部应为堰面曲线,底部应采用反弧曲线与下游消能设施衔接。各段间宜采用切线连接。9、5,3,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砌石坝或混凝土坝时.结构设计应包括应力计算和抗滑稳定计算,坝高低于5m的 应力计算和抗滑稳定计算可适当简化 2,基本荷载应包括下列内容.1 坝体自重,2、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坝上游面.下游面的静水压力 3。扬压力、4、淤沙压力,5、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的浪压力,6,冰压力,7。土压力。8、其他出现机会较多的荷载,3、特殊荷载应包括下列内容 1,校核洪水位时坝上游面 下游面的静水压力,2 校核洪水位时的扬压力、校核洪水位时的浪压力,3 地震荷载.4 其他出现机会很少的荷载。4,抗滑稳定及坝体应力计算的荷载组合应分为基本组合和特殊组合两种 荷载组合应按表9,5,3的规定选择,表9。5.3、荷载组合表、注、1 应根据各种荷载同时作用的实际可能性,选择计算中最不利的荷载组合、2、分期施工的坝应按相应的荷载组合分期进行计算,3,施工期的情况作为特殊组合进行核算、4。地震情况,按冬季计及冰压力时则不计浪压力 5、表示此荷载组合应计算本项荷载.5,基底应力计算和坝体抗滑稳定计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相关要求,9 5.4,塘坝防渗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土质防渗体断面应满足渗透比降.下游浸润线和渗透流量的要求,防渗体应自上而下逐渐加厚.心墙顶部厚度不应小于0、8m.底部厚度不应小于2 0m 斜墙顶部厚度不应小于0,5m,底部不应小于2,0m 心墙和斜墙防渗土料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10 4cm、s,2,土工膜防渗体应在其上铺设保护层,其下设置垫层。防渗土工膜应与坝基.岸坡或其他建筑物形成封闭的防渗系统,应做好周边缝的处理。3,防渗体顶部高程应高出正常蓄水位0.3m以上,4,砌石坝迎水面应采用高强度水泥砂浆勾深缝防渗,并应对坝体与地基的连接部位进行防渗设计、9、5,5,塘坝反滤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土质防渗体与坝壳排水体或坝基透水层之间,以及坝壳与坝基之间、应满足反滤要求。不满足时均应设置反滤层.2。当采用几种不同性质的土石料填筑坝体时。靠近心墙或斜墙处宜填筑透水性较小,颗粒较细的土石料 靠近坝坡处宜填筑透水性较大.颗粒较粗的土石料 3.反滤层的渗透性应大于被保护土。能通畅地排出渗透水流.使被保护土不发生渗透变形。同时反滤层还应耐久 稳定 不致被细粒土淤塞失效 4 反滤层厚度应根据材料的级配.料源,用途等确定、人工施工时、水平反滤层每层的最小厚度可采用0、30m。竖向或倾斜反滤层每层的最小厚度可采用0,40m,采用机械施工时、最小厚度应根据施工方法确定,9,5,6,坝体排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坝型为均质土坝时,应设置坝体排水设施。2。坝体排水应按反滤要求设计.排水设施可采用棱式排水,斜卧式排水等型式、3,坝体排水设计应按本规范第7,3、9条 第7。3、12条的相关规定执行,9.5、7,坝体护坡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坝体表面为土,砂、砾石等材料的塘坝,应设专门的坝体护坡 2、塘坝迎水坡应采用护坡措施 护坡范围为坝顶至死水位以下 护坡型式可采用堆石。干砌块石 浆砌石,3 塘坝背水坡可采用碎石、卵石.护坡和植物护坡型式.4,在寒冷地区.坝体上下游护坡和垫层的厚度应分析冻结深度影响,5,浆砌石护坡应设置伸缩缝和排水孔、9,5.8。坝面排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除干砌石或堆石护坡外,坝高5m以上塘坝坝坡应设置坝面排水设施 2,排水沟可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块砌筑,3,坝体与岸坡连接处应设置排水沟、其集水面积应包括岸坡的有效集水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