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拦挡工程设计12。3.1 拦挡工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挡渣墙应布置在原地形斜坡面或坡顶位置弃渣的渣场坡脚。轴线平面走向宜顺直,转折处应采用平滑曲线连接 2,拦渣堤应布置在河道或沟道两侧较低台地。阶地 滩地弃渣的渣场坡脚,拦渣堤宜位于相对较高的地面,拦渣堤应顺河道或沟道布置 平面走向应顺直、转折处应采用平滑曲线连接、3。拦渣坝应布置在河道或沟道中渣场下游弃渣末端坡脚.拦渣坝轴线应垂直河道或沟道布置,平面走向宜顺直。4 围渣堰类似于挡渣墙,适于地形平缓的宽阔地带,其布置应减少弃渣占地.12、3,2。挡渣墙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挡渣墙级别应按本规范第5.7。2条的规定确定.2,挡渣墙型式应根据弃渣堆置型式,地形。地质.降水与汇水条件 建筑材料来源等选择、挡渣墙应分为重力式,半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扶臂式。3.挡渣墙基底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根据地形.地质 结构稳定和地基整体稳定等确定。2,冻结深度不大于1m时,基底应位于冻结线以下不小于0 25m且不小于1m、冻结深度大于1m时。基底最小埋置深度不小于1,25m、并应将基底至冻结线以下0.25m范围地基土换填为弱冻胀材料。4 挡渣墙应每隔10m.15m设置变形缝,挡渣墙轴线转折处、地形变化大.地质条件、荷载和结构断面变化处,应增设变形缝,5,作用在挡渣墙上的荷载可分为基本组合和特殊组合两类,可按表12.3,2的规定采用 表12,3。2。荷载组合表.注 1。应根据各种荷载同时作用的实际可能性,选择计算中最不利的荷载组合,2,分期施工的挡渣墙应按相应的荷载组合分期进行计算、1,基本组合,挡渣墙结构及其底板以上填料和永久设备的自重,墙后填土破裂体范围内的车辆.人群等附加荷载。相应于正常挡渣高程的土压力 墙后正常地下水位下的水重、静水压力和扬压力,土的冻胀力,其他出现机会较多的荷载 2.特殊组合 多雨期墙后土压力、水重。静水压力和扬压力 地震荷载,其他出现机会很少的荷载,墙前有水位降落时.还应按特殊荷载组合计算此种不利工况,6,挡渣墙断面尺寸应通过抗滑稳定.抗倾覆稳定和基底应力计算等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第5,7,5条和第5.7、6条的规定.12、3,3.拦渣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拦渣堤工程级别和防洪标准应按本规范第5、7、2条和第5.7.3条的规定确定.2。拦渣堤基础埋置深度应按本规范第12 3,2条第3款的规定和河流冲刷深度确定、3.拦渣堤顶高程应满足挡渣和防洪要求。与防洪堤起同等作用的拦渣堤堤顶高程应按设计洪水位,或设计潮水位。加堤顶超高确定.安全超高值应按表12,3 3确定.表12.3、3、拦渣堤工程的安全超高值,m 4。地基处理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的有关规定执行,5.拦渣堤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本规范第5,7,5条的规定。12 3、4,拦渣坝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拦渣坝级别和防洪标准应按本规范第5.7,2条和第5、7。3条的规定确定、2、拦渣坝坝型应有土石坝,砌石坝等 可一次成坝或多次成坝,3 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文 料源。施工等条件.结合弃渣岩土组成和性质。综合分析确定拦渣坝坝型.4、滞洪式弃渣场拦渣坝总库容应由拦渣库容,拦泥库容,滞洪库容三部分组成、坝顶高程应按总库容在水位.库容曲线对应高程,加安全超高确定.5,截洪式弃渣场宜采用首建初级坝。多次成坝方案。初级坝坝高宜取8m 10m、可不进行调洪计算,拦渣坝总体布置。坝型及逐级加坝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DL,T,5339的有关于式贮灰坝的设计规定。6,采用放水建筑物、涵洞,溢洪道布置方案的,应根据坝址地形地质条件。设计泄洪流量等因素.确定构筑物型式。溢洪道设计应按本规范第7,4节的规定执行,放水建筑物设计应按本规范第7。5节的规定执行,7。洪水来量较小 放水建筑物 涵洞满足泄洪要求时、不可布设溢洪道,8,应根据坝型采用相应稳定分析方法,确定坝体断面。稳定安全系数及基底应力应符合本规范第5,7。4条和第5 7、5条的规定,12,3、5、围渣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围渣堰级别和防洪标准应按本规范第5.7,2条和第5,7 3条的规定确定,2,围渣堰根据筑堰材料可采用土围堰 砌石围堰等。当围渣堰不受渣体压力时。可采用砖砌墙 钢板围挡等型式。3,围渣堰临水时应按拦渣堤设计要求执行。不临水时应按挡渣墙设计要求执行,4、围渣堰断面应根据堆渣高度,堆渣容量,筑堰材料,通过稳定分析确定 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本规范第5、7,4条的规定 堰顶有交通要求时可适当加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