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初步勘察12。3,1、主要是初步查明沿线的冻土工程类型。分布及特征.地下冰的分布及含量。测定必要的设计参数.如冻土密度 含水率等,沿线经过的河流与沟谷中冻土特征。冰情等,沿线冻土现象及井、泉与地下水情况等.进行冻土工程地质分区,初步查明管道沿线的多年冻土工程类型确定其分界线 在初步查明这些冻土特征的基础上作出冻土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12。3 2。本条第3款地温观测孔应按地貌单元布置,其数量应根据冻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冻土工程地质分区的需要确定,地温观测孔一般布置在多年冻土发育地段 冻土沼泽,河漫滩。高含冰量冻土区等.观测孔位置应处在交通较便利地区.方便长期地温观测的需要 在长输管道中一般每5km。10km宜布置一个,避免观测区间跨度太大,两个观测孔所取得的观测数据不能代表该区段地温变化 地温观测孔深度应为15m,20m,主要是考虑到随深度的增加地温年变化幅度有逐渐减弱的趋势.另一方面随多年冻土距离管道中线距离增加对管线的影响也逐渐减弱 12.3,3 本条规定了穿越工程初步勘察阶段,冻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方法,布点原则。勘探孔深度、岩 土。分析要求等,冻土地区单一的勘探手段难以达到勘察目的 应采用综合勘探手段 高密度电法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探明场地的地质条件 特别是冻土的发育情况。多年冻土的分布具有强烈的空间分异性,高含冰量往往呈透镜体状分布 平面和剖面分布变化较大.钻探前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取得的解译资料可以相互验证,互为补充。根据地球物理勘探资料有针对性布置钻探点、在拟定的穿越中线位置的上游15m.20m处布置勘探点、主要基于防止钻孔对施工阶段带来的隐患 在初步勘察阶段穿越方式尚未确定。布点偏离轴15m。20m是为了当穿越方式采用定向钻、隧道等时因钻孔封堵问题给施工带来隐患,勘探点间距100m。200m。主要是对穿越距离较长的宽浅河流考虑.同时规定了每一个方案不应少于3个钻探点 这是考虑河床内至少应有1个钻探点,12,3 4,本条规定了隧道穿越工程多年冻土区初步勘察布点原则 勘探孔深度等、根据大兴安岭地区已有的铁路隧道和呼玛河原油管道钻爆隧道工程建筑经验。处理好地下水是保证多年冻土区隧道工程稳定的关键。在进行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时 应着重查明穿越区高含冰量冻土类型,分布及水文地质条件等,以便考虑是否改线或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等、长大隧道、地质条件复杂隧道 根据工程或设计需要宜进行地温。地下水和气温等项目的观测、积累资料为设计和管线后期的运营管理提供服务,12,3,6。在初步勘察阶段,储罐平面布置尚未确定.该阶段勘探点一般按方格网布置、勘探点间距依据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综合确定.12。3。7,勘探孔的深度 根据以往经验结合部分实测资料和理论计算,一般性土采用小值 遇富冰冻土 饱冰冻土、含土冰层等高含冰量冻土取大值。遇碎石类土勘探深度应结合其密实度适当减小 遇岩质地基控制性孔应钻入较完整的中等风化岩体内不少于3m,12.3。8、所列的冻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基本内容是各个工程勘察报告所需的,与常规工程地质勘察成果报告相比 增加了下列内容.1。突出冻土特性及其工程性质,冻土现象的描述和评价.2,为便于设计计算提供场地内各类冻土的主要物理力学及热学参数 3,对地基土冻胀性。融沉性,稳定性和适用性评价,4 对拟建场区内冻土现象进行评价。提出工程措施建议 由于各工程要求不同,图件的比例尺要求也各不相同、无法确定一个统一的适用于每个工程的图件比例尺 所以本条只规定勘察成果报告中应附的基本图件.其比例尺由各工程特点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