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初步勘察12,3,1 线路初步勘察阶段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1.在可行性研究勘察资料的基础上。补充搜集管道通过地段的冻土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等资料,2,在分析。研究可行性研究阶段冻土工程地质分区资料的基础上。按不同的冻土工程地质分区和复杂程度,地貌单元和管道线路工程设计要求,布置勘探孔和冻土地温观测孔,3,初步查明管道沿线的多年冻土工程类型.分布范围及工程特性 对沿线多年冻土进行初步分区.4,初步查明管道沿线冻土现象类型。分布 成因与特征,评价其对管道工程的影响和危害,5,初步查明管道沿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类型,分布特征、6。应进行多年冻土地温观测.查明沿线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特征.结合现场调查。勘探资料分析研究冻土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冻土工程地质地温分区、7、初步查明控制管道走向的冻土特殊地段、河流大中型穿跨越地段。越岭地段等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8 提供评价管道线路工程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所需的冻土试验成果和勘探资料.12。3.2、线路初步勘察阶段的冻土工程地质勘探与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点的间距和深度应按表12,3,2的规定布置,且每一地貌单元不应少于一个勘探点、2 在预定勘探深度内遇见基岩时、应穿透强风化层至中等风化层内2m,3m。3、代表性多年冻土地段。应设置地温观测孔.地温长期观测孔应按地貌单元布置,其数量应根据冻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冻土工程地质分区的需要确定 每5km、10km宜布置一个.深度应为15m 20m.4。每个勘探孔宜现场测定冻土上限.不同冻土工程地质地段应采取代表性土样.水样、相关的物理力学 热学试验和水质分析应按本规范表7,2、3选定,表12、3.2、线路工程初步勘察阶段勘探点间距及深度12。3,3 穿越工程初步勘察阶段冻土工程地质勘探,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综合勘探方法,划分河流融区与多年冻土的界线 2.勘探点应布置在拟定的穿越中线位置的上游15m 20m处。勘探点间距应根据穿越工程地段的冻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确定 宜为100m。200m,每一个方案不应少于3个,控制性勘探点数量不宜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3.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性勘探孔深度自河底起算应为10m,20m。控制性勘探孔深度自河底起算应为20m、30m、当遇有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层时,应加深或穿透。4。应采取岩样,土样进行冻土物理力学及热学性质分析试验,5,应采取地表水、地下水水样进行水质分析,12。3,4.隧道工程初步勘察阶段的冻土工程地质勘探,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查明隧道通过地段多年冻土的分布,特征以及地下水的类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动态特征、2。洞口及浅埋地段应有钻孔控制.洞身应根据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布置钻孔 陆上隧道勘探点间距宜为400m、600m。水下隧道勘探点间距宜为100m、300m.地质条件复杂隧道不宜少于3个勘探点 3,陆上隧道勘探孔深度应达到隧道底板以下3m、10m.水下隧道勘探孔深度应达到隧道底板以下10m.20m,冻土条件复杂时可加深.4、长大隧道,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可根据需要进行地温、地下水和气温等项目的观测.12。3、5 跨越工程初步勘察阶段的冻土工程地质勘探.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 勘探点在拟定的跨越中线布置、间距应为100m 200m 每个方案不应少于2个勘探点,冻土条件复杂或沟谷较宽时,不应少于3个勘探点.控制性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 3、2.勘探点深度应按工程需要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表8,3.4的规定,3,应根据工程需要测定冻土总含水率,密度及物理力学及热学性质.并应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12。3.6、储罐工程场地多年冻土初步勘察勘探点的间距可按表12.3,6确定.局部异常地段应予以加密、表12 3、6,储罐工程初步勘察阶段勘探点间距、注,控制性勘探点数量不宜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 5。每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性勘探点 且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个、12 3.7、储罐工程多年冻土初步勘察勘探孔的深度.宜按表12 3。7确定。表12.3、7 储罐工程初步勘察阶段勘探孔深度 注.1 控制性钻孔采用大值、一般性钻孔采用小值.遇富冰冻土,饱冰冻土、含土冰层高含冰量冻土或纯冰层取大值.2、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 控制性孔应钻入中等风化层不少于3m,其他勘探孔达到中等风化层后即可终止钻进,3.当预定深度有饱冰冻土,含土冰层。纯冰层时,勘探孔深度应增加,12,3,8、冻土初步勘察资料宜包括下列内容.1。文字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和勘察工作概况.2,多年冻土分布和冻土工程地质条件、3 各类冻土的主要物理力学及热学参数。4 对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和冻土现象发育地段提出建议和评价,5,提出下一步勘察中应解决的冻土工程问题、2。图表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1。冻土工程地质分区图 2 线路冻土工程地质纵断面图、3.勘探,测试。观测及影像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