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则1。0 1,洪水泛滥是一种危害很大的自然灾害 防御洪水、减免洪灾损失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的防洪要求和防洪建设需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防洪安全,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于1994年联合发布了,防洪标准、GB。50201,94。以下简称原标准。成为我国各部门,各地区确定防洪标准的重要依据.在与防洪有关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原标准修订过程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其中绝大多数部门和专家认为.该标准的体系结构、以等级划分为主体的方法、等级划分数量.防洪标准取值和相关规定等基本适应我国的国情。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水利部的安排.对原标准部分内容进行修订,形成本标准。本标准考虑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参照其他一些国家的防洪标准 按照具有一定的防洪安全度,承担一定的风险.经济上基本合理 技术上切实可行的原则,在原标准和各部门现行规定的基础上.经综合分析研究 调整补充部分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财力的增强,防洪安全要求的提高,本标准也应相应地进行修订,1。0,2、本条规定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是。1,防洪保护区和工矿企业,交通运输设施等国民经济主要部门的防护对象.2.防御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和雨雪混合洪水。海岸。河口地区防御潮水、3。防洪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阶段,防洪保护区主要用以约束,规范城市和乡村防护区防洪标准的确定。其他防护对象类型的划分方法基本沿用了原标准,但增加了,环境保护设施,类型 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全国有建制城市655座,其中地级以上的城市287座、县级建制市368座、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目前有建制镇2万多个 全国平均每个建制镇约3.8万人。由于镇的规模较小,一个防护区内一般有多个镇.故本标准不再单独设立镇的防洪标准,我国的洪水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许多类型。由暴雨形成的洪水称为暴雨洪水.由冰雪融化形成的洪水称为融雪洪水.由降雨和融雪形成的洪水称为雨雪混合洪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能发生暴雨洪水,这类洪水的范围最广、造成的灾害最严重,我国的西部。北部以及中,南部的高山地区,融雪和雨雪混合洪水也会造成一定的灾害。本标准主要是针对防御这三类洪水制订的 我国大陆海岸线和岛屿海岸线的总长度超过3万km 沿海地区除受河流洪水的威胁外.由风暴潮引起的灾害也很大,防潮和防洪相似,滨海地区的防洪,防潮又常有联系。为适应这类地区防洪,防潮建设的需要、本标准一并作了规定,防洪.防潮比较起来 防洪更为普遍 为简明起见,将防洪。防潮统称为防洪 本标准简称为。防洪标准、由于山崩、滑坡,冰凌以及泥石流等也可引发洪水.造成灾害.有时危害很大。目前对于这类洪水的研究较少,制订防御标准的条件还不成熟 2004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制完成了现行国家标准.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但对泥石流拦挡坝的防洪标准缺乏明确的可操作的要求、故本标准未对上述类型洪水的防洪标准作出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