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灌区工程5 11,1、5。11。2。灌区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的勘察内容与第5,7节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相同.考虑到灌区工程的渠道及渠系建筑物规模相对较小。因此勘察方法与第5.7。2条相比适当简化,一般不要求进行平面工程地质测绘.而进行纵 横剖面工程地质测绘.5。11 3,灌区水文地质勘察分两部分。即地下水源地水文地质勘察和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勘察 地下水源地的水文地质勘察,可行性研究阶段控制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相当于、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的C级精度要求。当地下水开采对灌区规划影响较大时,宜达到B级精度。盐渍化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勘察、应在查明地下水水位埋藏深度,土体特别是根系层的含盐量及地形。地貌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灌区所处的水文地质类型。对盐渍化土壤形成原因 地下水临界深度,地下排水模数.盐渍化土壤对作物的危害程度及其发展预测等作出综合评价.在包气带岩性变化较大的地区,应根据观测,试验或调查结果,提出地下水临界深度系列值和地下排水模数。地下排水模数是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需要排走的地下水量、包括年平均值和月最大值.单位为m3。s.km2。防治土壤盐渍化的主要目标是.把地下水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使土壤逐渐向脱盐方向发展,同时,应注意把盐渍化土壤改良与咸水利用改造结合起来。对可能形成新的土壤盐渍化的地区提出预防措施建议、对于土壤盐渍化已经得到基本治理的地区 也须防止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