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数字高程模型4。8,1,文件头中的基本信息包括,数据文件的格式名称、版本号,方向角。压缩方法 角点坐标 格网间距、行列数.格网值类型,高程放大倍率等、文件头中的扩充信息包括、坐标系类型,坐标单位.参考椭球、投影类型及参数。高程基准、格网值范围等。4、8 2 为了保证数字高程模型的采集精度。数据采集前需要对空中三角测量的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的精度进行检查、确认其满足要求,4。8。3,4,8,4.实践证明,采样间隔与数字高程模型的精度要求,测图比例尺.图上所表示的地形起伏频率,地形特征以及计算机技术水平等有关。一般数字高程模型的精度要求越高,点的密度就越大,地形越复杂.为了正确反映地形特征 也要求有较大的点位密度 鉴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 本条对原规范中的技术指标进行了调整.目的是建立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以满足不同工程建设项目的需要、4,8 5,现行国家标准,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7798中规定了格网数据交换格式.目前主流的几种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系统都有各自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格式。有的系统提供数字高程模型格式转换功能,有的则需另外编程转换。实际工作中可根据需要选用适当的格式。4,8。6 规则格网、GRID 不规则三角网、TIN,是数字高程模型的两种表示方式、各有优缺点.规则格网点的坐标信息可隐含高程数据规则,后续的数据处理利用起来较为方便 但由于格网点不一定落在地形特征点上,而是将相邻两个DEM点之间的地形视为线性变换,因而不能有效地表达山脊线。山谷线、陡坎等地形特征、而不规则三角网 TIN 是将地形特征点按一定规则连接成三角网 能以不同层次的分辨率更精确地表示更加复杂的地面、特别当地形包含有大量特征如断裂线、构造线时 TIN模型能更好地表现出这些特征、第4款中的不合理的三角形主要有平三角形,边界处异常大三角形、它们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该处缺少地形三维信息或在边界处的约束线不正确导致的 在生产作业时、应注意避免、4.8,7,数字高程模型的数据采集分为系统自动生成方式和人机交互方式,目前采用系统自动生成为主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人机交互方式主要用于对特征点,线的补充采集 本条分别对不同采集方式进行了规定、本次修订的格网间隔比原规范要求更为严格、主要是考虑到数字高程模型的精度主要取决于数据采集密度。而目前计算机存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实践也证明这种规定是合理的,4,8.8,本条对数字高程模型的图幅没有严格规定 工作中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处理,但对数据覆盖范围本条进行了具体规定 目的是有效保证数字高程模型的正确性、4 8,9。根据误差传播定律、由于格网点的高程为等精度。故接边处高程较差小于数字高程模型高程中误差的倍是合理的.4,8,10,4.8.11 数字高程模型完成后 还需采用工程测量方法进行外业检查,其插值点的较差和高程中误差的计算均基于外业检查值为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