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像片控制测量4,3,2.全野外布点分为平高控制点全部采用野外布点和仅高程采用全野外布点两种方式.全野外布点方法精度高但成本大.效率低,现代航空摄影测量较少采用,通常在下列情况下采用全野外方法,小面积区域航测成图 航摄比例尺较小而成图比例尺较大,内业加密无法保证成图精度。成图精度要求较高 采用内业加密无法保证成图精度 由于像主点落水或其他特殊情况。内业不能保证相对定向和模型连接精度,4.3、3,现代航空摄影通常载有POS辅助设备.本条对无POS辅助设备航摄时 规定了像控点布设位置及数量。1、单航带布设像控点时.除航线两端的模型上各布设2点外、其他像控点在航线内均匀布设。2.本款对区域网布设作出规定.1。航线间隔数和模型间隔数.对于胶片摄影是根据原规范测图放大系数.摄影比例尺与成图比例尺之比,4倍,5倍的关系总结得到的,数字摄影时、放宽了1倍.2,采用区域网布设像控点时 除区域网四角布设像片平高控制点外。四周按第2项规定的航线间隔数和模型间隔数布设 其他像控点可按航线方向以2k模型间隔。2k条航线间隔进行布设,例如、采用数字摄影测绘一般地区地形图时 k值取16,在第1条航线每隔16个模型布设1个平高点.第33。2 16,1。条航线每隔16个模型布设1个平高点,第17条航线每隔32个模型布设1个平高点.依次类推 布满整个区域网。图4、3 3为胶片摄影模式测绘工业厂区地形图。k值取4 的例图 4,3 4,21世纪初出现的机载POS技术,可用于直接获取航摄像片的6个外方位元素、因此备受摄影测量工作者的关注。利用机载POS系统测定的未经检校的像片外方位元素直接进行测图的精度很低。且带有明显的系统误差 其原因主要是惯性测量装置IMU与航摄仪之间存在视准轴误差,IMU定姿累积漂移误差以及POS与航摄仪之间的时间不同步等引起的误差。为消除这些系统误差的影响.需采用地面像控点对POS系统进行校准,实践证明、当在区域角隅设置1个平高地面控制点进行POS系统校准后.系统误差能得到很好的消除,平面精度提高约90,高程精度提高约99.但随着像控点数量的增加,平面精度提高缓慢 当区域四角布设4个平高控制点时,平面精度比利用1个控制点时仅提高了约50,但高程精度基本不变 所以.本规范对像控点数量要求大大减少.4 3,6,像控点的选刺是提高成图精度的重要一环。本条强调了像控点应选在相邻像片上影像清晰。位置符合要求、点位便于联测的明显目标点上、在60,90,相交的固定地物交角 点状地物中心 小路交点或拐角 影像清晰的电杆等内业与实地都易于辨认的位置上、有利于定向精度的提高和减少系统误差对测图的影响。这种辨认对于1 500.1,1000比例尺成图不应大于图上0、2mm 实地应分辨0、1m,0 2m的范围、对于1,2000、1、5000比例尺成图不应大于图上0。15mm,实地则应分辨出0。3m、0、75m的范围,生产作业时应严加掌握。才能保证选刺质量、本条增加了数字摄影像控点在影像上的位置要求。对胶片摄影仍沿用原规范的相关规定、其目的是减小影像变形对像控点精度的影响。4,3.8、本条增加了城镇建筑区和工业厂区测图时,对像控点测量的精度要求。其中工业厂区不应大于0。05m的精度要求、是引用本规范第3.3。4条第2款中1、500测图一类地物细部点平面位置中误差的规定值,其他误差值仍沿用原规范的相关规定.4,3,9。像片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测量 是在整个测区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完成后再进行的工作 目前平面坐标测量通常采用的是GNSS。RTK测量,连续运行参考站。导线测量,交会法测量等方法,本次修订取消了原规范中三角锁,网,的联测方法。高程测量通常采用的是图根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GNSS。RTK测量,连续运行参考站、GPS拟合高程等方法 各种方法可以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