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施,工5,3.2、5、3。4、采空区地质环境较为复杂,不可预见和突发事件较多.因此不建议采用人工挖孔桩工艺、为使设计更贴近实际情况。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应依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设计,5 3,6 对于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当穿越采空区钻进过程中遇到破碎及孔壁严重坍塌的地层时,可采用优质泥浆。水泥浆或化学浆液护壁,泥浆严重漏失时.应采取提高泥浆相对密度 掺入锯末,增黏剂提高泥浆黏度等维持孔壁稳定的措施.必要时可采用早强水泥进行封堵 对于尚未完全垮落的采空区、钻进过程中在揭露采空区顶板时.应根据采空空洞发育.是否充水,冒落物特点等确定适宜的钻进方法和钻具,采空内有冒落物时。应采用充填 封闭等堵漏措施钻进、5、3。9.灌注桩后注浆工法主要适用于各类钻,挖 冲灌注桩的沉渣、泥皮和桩侧一定范围土体的加固。穿越采空区的桩基宜采用桩端桩侧复式注浆工艺.后注浆导管应采用钢管,且应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和焊接。设置数量宜根据桩径大小确定 对于桩直径小于1200mm时,宜对称设置2根,对于桩直径1200mm。2500mm时、宜周围均匀设置3根 钢筋笼吊装完毕后,应安放导管和气泵管再次清孔,并对孔位,孔径。垂直度。孔深 沉渣厚度等成孔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应立即浇灌桩身混凝土。5。3 10,水下灌注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由室内试验确定,坍落度宜为180mm。220mm、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60kg,m3、对外掺粉煤灰时水泥用量可进行适当调整、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40,50.并宜选用水洗中粗砂.粗骨料可选用卵石或碎石.其粒径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1。3,并确保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混凝土宜掺外加剂 水下混凝土灌注前,应保证导管底部至孔底留有300mm、500mm的净距离.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下不得少于0,8m、并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宜控制为2m 6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严格控制导管提拔速度,灌注混凝土必须连续作业、应按初盘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每根桩的灌注时间.对灌注过程的异常情况应有专人记录备案.控制最后一次超灌量宜为0、8m,1。0m,必须保证凿除泛浆后暴露的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