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则1,0.1。油气田生产和管道输送的原油 天然气,石油产品。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凝液 稳定轻烃等 都是易燃易爆产品.生产,储运过程中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灾害 因此 在工程设计时.首先要分析各种不安全的因素、对其采取经济.可靠的预防和灭火技术措施 以防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扩大。减少火灾发生时造成的损失、1 0,2,本条中 陆上油气田工程,管道站场工程 包括两大类工程,其一是陆上油气田为满足原油及天然气生产而建设的油气收集,净化处理,计量 储运设施及相关辅助设施 其二是原油 石油产品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输送管道中的各种站场及相关辅助设施,包括与天然气管道配套的液化天然气设施和地下储气库的地面设施等,油气输送管道线路部分的防火设计应执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 本条中,海洋油气田陆上终端工程.系指来自海洋,包括滩海 生产平台的油气管道登陆后设置的站场,原标准、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93第1、0 2条说明中、明确指出海洋石油工程的陆上部分可以参考使用.多年来,我国的海洋石油工程陆上终端一直按照GB,50183,93进行防火设计。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故本规范这次修订时将其纳入适用范围,本规范不适用于海洋.包括滩海 石油工程、但在滩海潮间带地区采用陆上开发方式的石油工程可按照本规范执行.本规范适用于油气田和管道建设的新建工程,对于已建工程仅适用于扩建和改建的那一部分的设计、若由于扩建和改建使原有设施增加不安全因素.则应做相应改动。例如,扩建储罐后。原有消防设施已不能满足扩建后的要求或能力不够时 则相应消防设计需要做必要的改建,增加消防能力。考虑到地下站场,地下和半地下非金属储罐和隐蔽储罐等地下建筑物.一方面目前油田已不再建设,原有的已逐渐被淘汰。另一方面实践证明地下储罐防感应雷技术尚不成熟,而且一旦着火很难扑救 故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站场工程 也不适用地下。半地下和隐蔽非金属储油罐,但石油天然气站场可设置工艺需要的小型地下金属油罐,1,0,3,我国于1998年4月29日颁布了,消防法、又于2002年6月29日颁布了,安全生产法。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 对于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石油天然气工程的防火设计 必须遵循这两部法律确定的方针政策、我国石油天然气工程的防火设计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油气站场由于主要为油气田开发服务 必须设置在油气田上或附近,站址可选择性较小、站场的类型繁多.规模和复杂程度相差悬殊。且布局分散.站场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复杂多变,许多油气站场地处沙漠、戈壁和荒原、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人烟稀少 缺乏水源,所以石油天然气站场的防火设计必须结合实际,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类的站场。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防火标准,选掸适用的防火技术,做到保证生产安全,经济实用 1。0,4,本规范编制过程中,先后调查了多个油气田和管道站场的现状、总结了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 对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试验研究、调查吸收了美国,英国。原苏联 加拿大等国家油气站场设计规范中先进的技术和成果,与国内有关建筑。石油库、石油化工,燃气等设计规范进行了协调。由于本规范是在以上基础上编制成的,体现了油气田、管道工程的防火设计实践和生广特点。符合油气田和管道工程的具体情况.故本规范已做了规定的、应按本规范执行,但防火安全问题涉及面广 包括的专业较多,随着油气田。管道工程设计和生产技术的发展 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因此,对于其他本规范未做规定的部分和问题。如油气田内民用建筑.机械厂,汽修厂等辅助生产企业和生活福利设施的工程防火设计。仍应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2.3 2条规定了确定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的原则、但同时指出油气田及其管道工程.石油库的爆炸危险区域范围的确定除外,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于1995年颁布了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石油设施电气装置场所分类 SY、0025,95。第二版.代替SYJ 25。87.考虑到上述情况、本规范第9章,电气.不再编写关于场所分类及电气防爆的内容,石油天然气站场含油污水排放系统的防火设计。除执行6,1。11条外.可参照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 和、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的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