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总平面布置7.2 1。生产车间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生产车间布置应根据当地气温。降水量,风沙等自然条件.及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流程的合理性确定 应相对集中。生产厂房与辅助生产设施宜紧凑布置或组成联合厂房 2,聚合。纺丝车间应布置在厂内主要地块.并应靠近厂区内部的主要道路,同时应保证生产流程的顺畅,3,精制及罐区宜靠近聚合 纺丝车间。4,生产.辅助车间以及储罐区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纺织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565的有关规定 5.生产车间四周应设置消防车道 可兼作运输交通道路.净宽度不宜小于6m 7,2,2 储存及使用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场所距铁路线路两侧应大于200m,且距路堤坡脚.路堑坡顶、铁路桥梁外侧不得小于200m、距铁路车站及周围不得小于200m.距铁路隧道上方中心线两侧各不得小于200m,7,2。3.储罐区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罐区应按物料性质分类布置,罐区位置应满足生产、储运 装卸和安全防护等要求.同时应留有发展用地。不宜紧靠排洪沟布置,同一罐组内宜布置火灾危险性类别相近或相同的储罐.2。罐区应独立设置、并应远离与装置无关的其他建筑 3,应避免往返运输和作业线交叉 与罐区无关的管线或输电线不得穿越罐区,4.罐区应设置消防通道.净宽度不宜小于6m 7 2、4 仓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全厂性的公用仓库应按储存物品的性质分类储存、建筑单体宜合并,并应集中布置在运输便捷地段、2 成品中间库应靠近纺丝车间包装间,7,2,5.公用工程设施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公用动力设施宜位于负荷中心.管道宜短捷。并宜结合地形利用重力回流 2.总配。变、电室应兼顾进线方位及厂区用电负荷中心设置。3,污水处理站宜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应符合国家和当地有关安全,卫生。规划等的要求。7。2。6.厂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厂区应至少设两个出,入口,并宜位于不同方位,厂内.外运输应避免人流和货流交叉.2 进入防爆区域的厂区运输工具应采用防爆电瓶叉车.3,厂区内的办公及生活设施宜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并应结合区域规划要求,与工厂主要出、入口,厂区主干道 城市干道等统筹安排,7.2。7,在同一厂区内建设多套氨纶生产线时.原料罐区、精制回收和热媒站等应统筹规划,7,2,8。分期建设的工厂.预留区的位置应根据工厂总体布置的要求。生产过程的性质和设备特点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