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工艺设备布置4 2,1,单机设备不应设置在土建伸缩缝上,4,2。2,多层厂房宜设置设备检修所需的吊装孔,位置宜设在车间出入口附近或易于搬运的地方,4,2,3,散发烟雾,粉尘,有害气体的设备宜靠外墙布置、4。2。4。泵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成排布置的泵应按防火要求,操作条件和物料特性分组布置 宜将泵端基础边线对齐或将泵出口中心线对齐 泵端应留出检修位置。2、泵双排布置时 宜将两排泵的动力端相对 且宜在中间留出检修通道 3,泵布置在室内时 两排泵净距不宜小于2m,泵端或泵侧与墙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操作和检修要求 且不宜小于1m。4,除安装在联合基础上的小型泵外.两台泵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0、7m,5 泵的基础宜高出地面200mm 不得小于100mm.在泵吸入口前安装过滤器时。泵基础高度应便于过滤器的清洗和拆装、6,公用备用泵宜布置在相应常用泵的中间位置.4 2、5,容器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立式容器穿越楼板或平台时,应采用耳座支撑.并应避免液位计和液位控制器穿越楼板或平台、2.大型立式容器宜利用地面支撑,顶部有加料口的容器.加料点的高度不宜高出楼板或平台1,0m.3、容器在地下坑内布置时、应防止积水和有毒。易爆。可燃介质在坑内积聚.坑的尺寸应能满足操作和检修要求,4。立式容器单排联合布置时宜中心线对齐或边缘切线对齐 5。卧式容器成组布置宜按支座基础中心线对齐或按封头顶端对齐。宜设置联合操作平台、卧式容器之间的净距宜大于0,7m,容器之间有阀门或仪表时、操作通道净距不应小于1,0m,6、容器的安装应满足物料重力流或泵吸入高度的要求,7、室外布置的大型原料储罐之间、以及大型原料储罐与设备。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纺织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565的有关规定、4。2、6 换热器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列管式换热器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换热器管束抽出方式在管箱侧预留所需的空间、并应留有足够的检修和安装仪表等操作通道。2.两种物料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宜布置在离两种物料进出口管道最近的位置、3 成组布置的换热器应排列整齐.换热器管箱接管中心线宜在一条直线上、并应避免中心线正对厂房柱子.4,换热器可按一端支座基础中心线或管程进出口中心线对齐。5.两台换热器可根据需要重叠布置。除工艺有特殊要求外,壳体直径大于或等于1,2m的换热器不宜重叠布置 6,换热器之间 换热器与其他设备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0。7m。7,换热器安装高度应保证其底部接管的最低标高或排液阀下部与地面或平台面的净空不小于150mm、2,板式换热器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换热器周围应预留足够的空间,2 设备及管道布置设计时应注意冷热介质进出口接管方位。3,换热器接管侧应预留足够的空间.4、成组布置的换热器应排列整齐、换热器宜保持接管侧在一条直线上 并应避免中心线正对厂房柱子。4。2、7,纺丝和卷绕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纺丝和卷绕设备应根据工艺流程从上而下顺序布置 2、纺丝和卷绕设备应按卷绕中心线对齐成排布置.单排布置时,卷绕操作侧净距不宜小于3。0m,双排布置时应共用操作面,卷绕操作侧净距不宜小于4.0m,卷绕机背面甬道外侧距建筑物净距不宜小于2,5m。4.2,8,组件清洗间和齿轮泵检修间宜与纺丝设备布置在同一层面,卷绕机检修设备宜与卷绕机布置在同一层面,4,2。9。精制装置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进料及非明火加热的再沸器,塔顶冷凝冷却器。回流罐.塔底抽出泵等与精制塔关联的设备 宜按工艺流程顺序就近布置、2,精制塔宜采用单排联合布置、中心线或切线宜对齐,3、精制塔宜在靠近管廊的一侧布置管道、另一侧宜设置检修场地或通道.塔的人孔宜朝向检修侧。4、精制塔与管廊的间距不宜小于3m,在精制装置和管廊之间布置泵时,应满足泵的操作、维修和配管要求,5,塔与塔之间或塔与其他相邻设备之间的间距 除应满足管道 平台,仪表和小型设备等的布置和安装要求外,尚应满足操作 维修通道和基础布置的需要、两塔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2 5m、6,精制塔的安装高度应根据塔和再沸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操作要求确定 且应满足塔底管道和操作所需要的最小空间,塔的基础面高出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