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检验 第十七条,对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需要在本省行政区域统一食品安全要求的地方特色食品。省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以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省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 农业农村 粮食。工业和信息化等有关部门应当支持.配合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提供相关监测,检测等数据资料和监督管理意见 第十八条 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地方食品特点和传统饮食习惯,公开征集立项建议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均可以向省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修订的建议.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草案应当向社会公布.广泛听取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 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意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应当经省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审评委员会由医学 农业,食品,营养 生物 环境等方面的专家以及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食品行业协会 消费者协会的代表组成,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草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等进行审查.第十九条 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在本企业适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对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企业标准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向社会公开承诺 对企业标准的真实性.合法性 安全性负责 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发生变化时,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主动对已备案的企业标准进行更新,并重新备案、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向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食品安全标准的解释和宣传。督促其应用食品安全标准,省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市场监督管理 农业农村,粮食 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分别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价。省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农业农村、粮食。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应当配合开展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对食品安全标准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汇总、并及时向省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通报 食品生产经营者 食品行业协会发现食品安全标准在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第二十一条.省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全省食品检验体系建设。明确省,市。县食品检验机构建设标准和检验职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食品安全检验能力建设,整合食品检验资源,建立协调统一的适应区域性检验需求的食品安全检验体系、实现资源共享、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研究开发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内取得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的名称和主要信息,消费者需要委托食品检验机构对食品进行检验的,应当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具有法定资质的社会检验机构应当接受消费者委托,提供食品检验服务.并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收取费用 第二十二条,食品生产企业可以自行对所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也可以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食品生产企业对样品的真实性负责 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负责、鼓励检验机构对小型食品生产者委托出厂检验提供价格优惠、程序便捷的服务 第二十三条,推进食用农产品零售市场配备检验设备和检验人员.或者委托具备资质的检验机构.对进入零售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进行检验,推进学校 医院等大型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堂配备快速检测设备。对采购的食品原料进行检测、第二十四条 省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检验能力建设、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办者应当保证检验所需费用投入 配备与其交易规模相适应的检验设备和检验人员.或者委托具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开展食用农产品检验活动,根据保障食品安全的实际需要、将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 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确定为检验项目、粮食收购者和存储者应当配备检验设备和检验人员,或者委托具备资质的检验机构,对收储的粮食进行检验、并将致病性微生物 农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确定为检验项目,经检验合格方可收储